“臣附議”
“臣附議”
頓時,超過一大半的文官,以及一小半的武官,全都冒了出來。
紛紛附議誅殺祝修遠的建議。
聲勢浩大
祝修遠眉頭挑了挑。
他雖然早有料到會有這么一出。
但是他沒想到竟有這么多人都跳出來附議了。
這位冒出來痛斥他的人,他還有點印象,貌似他家的什么親戚被牽扯進那三大案中了,弄得家破人亡。
這人跳出來痛斥他,倒也十分正常,畢竟這種仇恨難以化解。
祝修遠只是沒有想到,跳出來附議的眾多大臣中,有許多原來是屬于中間派的
卻沒想到,他們終究還是站了隊,還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這稍稍讓人寒心。
要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身居高位,追根究底,都是因為他祝修遠
沒有祝修遠,他們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爬到現在的位置。
這些人不懂感恩
人心不古啊
不過,祝修遠也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也有人跳出來幫他說話。
第一個冒頭之人,令祝修遠稍稍意外,他竟是刑獄司的少司寇
然后是震澤王、楊廷玉,最后鐘山王也出來幫祝修遠說話。
整個朝堂中,還巍然不動的,就只有國相李忠,以及少部分堅定的中間派。
他們還站在原位,一言不發。
雖然隨著祝修遠一發話,整個朝堂瞬間“沸騰”了。
群臣激動。
不過龍椅上的陳皇,還有鳳椅上的尤貴妃,這兩尊大佬卻卻是巍然不動。
陳皇甚至看都沒看一眼痛斥祝修遠的那些大臣。
他臉色已經緩和,語氣也沒了冷硬,問道“祝愛卿,你方才說,應當同意梁國所請,有何緣由”
“稟陛下”
祝修遠上前一步。
他雖面對千夫所指,但只是稍稍寒心外,其實內心并無其他波瀾。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的陳皇和尤貴妃,極為倚重于他,根本不可能因為群臣千夫所指,陳皇就會懲罰于他。
那是不可能的
祝修遠的貢獻,不說別的,單單只說那一千萬兩銀子的入賬,陳皇就不可能動他
陳皇早已將他視為心腹
“臣之所以建議同意梁國所請,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祝修遠緩緩道來。
“其一,放眼整個天下,我大陳、燕國、梁國,還有北方的北元,高原上的吐蕃等,這眾多的國家之中,就只有梁國國力最強。甚至就連北元與大蕃聯手南北夾擊,都奈何不了梁國”
“強梁在側,我大陳又何須與之硬剛呢”
“其二,其實這武舉之策,也并非什么機密我陳國舉辦武舉,也不是秘密舉辦的,總會有人看了去。武舉的章程也不復雜,只需稍稍留心便能總結而出。也就是說,這武舉章程,遲早有天會被梁國盡知”
“既然梁國送來國書,想要派使者就近觀摩,我們何不做個順水人情呢”
祝修遠朗聲說出了他的兩點原因。
“嗯”陳皇捻須想了想,笑道“祝愛卿所言在理。這梁國雖可惡,但也不好招惹,既然這武舉的章程,遲早有天會傳播到梁國,我們不妨就做做這個順水人情”
“眾位愛卿以為如何”陳皇俯視著殿下眾臣。
眾臣面面相覷,最后只得拱手道“臣附議”
然后各自退回各自的位子。
那個痛斥祝修遠為賣國賊的侍郎,也退了回去,面有不甘。
他心里雖恨得牙癢癢,但是沒有辦法。
他方才的痛斥,雖然引來了大多數文武的附議,但陛下看都沒看他一眼,也絕口不提處置祝修遠的話
他雖欲除之而后快,但卻也知道,目前時機未到。
所以只得灰溜溜的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