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這種材料只是實驗室產品,雖然根據龐學林的理論順利合成出來,但想要真正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而且材料本身,還有很多物理、化學機理需要去探索。
這兩項工作,自然需要曹源團隊和李長青團隊繼續推進。
這時,一旁的周彤道:“龐教授,這種超導體,你覺得叫什么名字比較好啊?”
“它現在怎么稱呼?”
周彤笑著說道:“現在它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是我們按照您的理論構造出的第128號多壁碳納米管材料,所以叫碳管128,我們覺得編號太普通了,我們最好給它起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
龐學林想了想:“那就叫超導128吧,既簡單又好記。”
“超導128?”
眾人面面相覷,有些哭笑不得。
李長青笑道:“就叫超導128吧,等以后又更好的名字了,可以再改!”
于是超導128就這么定下了。
“對了,龐教授,接下來論文怎么辦?”
曹源問道。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到了龐學林身上。
這個項目立項的時候,掛在了電磁彈射航天發射系統的旗下,作為一項有軍方參與撥款的項目,常溫超導體項目的保密級別很高,就連中科大內部,知道這個項目存在的也就只有校長以及副校長等寥寥數人,知道項目進展情況的就純粹只有項目團隊成員了。
因此,這個項目成功后,何時公布,也是個問題。
就算暫時不公布,眾人也可以理解。
畢竟他們僅僅只是在實驗室層面完成了室溫超導體的制備工作,還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制造。
延遲公布的話,就能延遲對手的跟進,為己方領先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發表的誘惑也是很強的,誰都明白這種超導體意味著什么,臨界轉變溫度達到80攝氏度,幾乎可以應用于絕大多數領域,其對整個工業界的意義,相當于又經歷了一場全新的電氣化革命。
龐學林笑了笑,說道:“論文你們先寫著,隨時做好發表的準備,我過兩天去一趟京城,上面應該很快就會有決定下來。”
曹源和李長青相互對視一眼,點了點頭道:“那行吧!”
……
接下來的時間,龐學林又在實驗室觀摩了周彤他們對超導128各個方面的測試,最終測試數據幾乎和理論完全吻合。
這也讓龐學林徹底放下了心。
等龐學林從碳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出來,已經將近晚上八點。
左亦秋和周辰一直在外面耐心等候。
看到左亦秋,龐學林說道:“小左,幫我安排一下明天早上的飛機,我要去京城見最高領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