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歷來不可分割。
本朝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集鄉試會試于金陵,明成祖遷都后,這里仍然留作鄉試考場。
大明朝承平日久,江南文采薈萃,讀書人越來越多,這里的江南貢院,也就擴建得越來越大,早就成為本朝最大的鄉試考場。
紅袖添香乃是讀書人的一大夢想。
赴試考生來到金陵這風流城,或是放松心情,或是慕名而去,或是隨大流,往往都會奔赴大大小小的紅粉勾欄,倒不一定要劍及履及,在這里談書論畫、品詩鑒詞,并以琴棋相伴,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這十里秦淮流淌的不只是水,而且是參雜著姻脂水粉透著香氣的水。
這十里秦淮大大小小的勾欄有達上百家,但若是論最為知名的卻還得是這長板橋的紅袖招。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紅袖招敢化韋莊詞為店名,自然有它的底氣,它有著官方的背景,和教坊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明成祖靖難之變后,誅十族株連甚眾,把很多犯官妻女送進了教坊司,這些犯官妻女,大多受過良好教育,本來是按大家閨秀培養的。而紅袖招的諸妓大多都是從教坊司委培之后送出來的,所以能歌善舞、工詩畫、善吟詠也就不足為奇了,諸妓中還不乏識大體、明大理、有崇高的民族氣節之人。
背靠著教坊司,紅袖招的女孩子們的質量是這十里秦淮里最為頂尖的,來金陵應試的學子也大多以登紅袖招為榮。
而這紅袖招也不太顯得市儈,你若有錢奴家歡迎你,你若沒錢但有潑天才華,奴家一樣歡迎你。
這樣一來,就有了很多自負有才學的學子,希望得到紅袖招的名妓們的青睞,每年也不乏有名妓對大才子自薦枕席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更是把紅袖招的名氣烘托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紅袖招占地頗廣,一共有四座樓,分列四方,圍成一個城,其中有一座是直接靠著河邊的,靠河的這座樓因為江景怡人,非紅袖招看重的名妓無法進駐。
清晨,江霧輕輕籠罩,有一面靠江的窗戶打開,一個十四五歲的小丫鬟穿著時興女裝,梳著可愛的垂髫,探身往外看了看,轉過頭來喊道:“哎,姐姐,姐姐,你看那個賣苦力的又開始干活了!”
小丫鬟眉清目秀,看起來十分的活潑可愛。
“哎,小環,不許叫別人是賣苦力的,人家雖然每日辛勞,但也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飯,男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