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禁不住笑起來,“他倒是會做生意啊!這叫什么?他常說的打開市場銷路。”接過報紙,再問道:“他都依賴什么渠道去賣報紙?”
蕭敬發自內心的笑著,道:“皇爺,你看報紙第四版,上面有介紹。”
弘治皇帝處理政務,他可是將報紙看完。張昭這一手玩的真是漂亮。誰想到他憑借著一份報紙,立即就將輿論反轉呢?由此可見報紙之威。
不單單呂紀先是聰明人,看到報紙在宣傳上的重要性。今日的形勢,蕭敬也看出來。
“哦?”
弘治皇帝挑挑眉頭,徑直翻到在上角標記著“4”的數字的那一版。上面果然注明真理報的銷售方式:以報童走街串巷銷售為主,背著土布書包,穿著統一制服的小孩便是報童。
報童們會在早上時往京中各衙門送報,沿途售賣。時間大約是早上六點到七點之間。
若是錯過報童們的銷售時間,可到以下地點購買。下面列的全部是陳記的白酒銷售店鋪,還有合作的京中各大酒樓。
弘治皇帝微笑著點點頭,掃一眼第二版、第三版的奏章摘抄,這是邸報的功能。隨口問道:“蕭敬,這六點、七點是怎么回事?”
蕭敬站在弘治皇帝身側半米處,幾個小太監在暖閣門口伺候著。他恭敬的道:“皇爺,這是新軍營的計時方法。他們的工匠上下班,士卒訓練全是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法。早上六點對應的是卯正。張昭說,時間劃分的越精細,社會節奏就越快。”
弘治皇帝頷首,評價道:“他就喜歡搞些新奇的東西。”說完,翻著第一版的文章。稍微一看,就落到王承裕的文章上。
王承裕一代名儒,寫文章雖然沒有文壇盟主李東陽那么牛逼,但是文章的邏輯性,結構性,都是一流水準。他用來說明廢除衛所的利弊,再搞試點的緣由、目的,那真是清晰明了。
遠比邸報上摘抄奏章里的片段,以及眾人口口相傳要的消息要更準備,更具備說服力。
弘治皇帝看完之后,忍不住嘆道:“蕭敬,你說,要是大臣們的奏章都這樣寫,你們司禮監的工作時不時輕松許多?”
這是有感而發。明朝大臣的奏章,寫的明中期時,就像八股文一樣的格式。
其必然是會從儒家經典書籍中尋找出立論的根據,然后再來闡述論點。這用來搞工作,就非常扯淡。司禮監的工作就是幫皇帝提煉出奏章的核心意思,寫出來貼在奏章上。皇帝只看司禮監的貼文和內閣的票擬。
蕭敬躬身道:“皇爺,這終究是不同的。”
報紙上的文章是寫給讀書人看的,走的如今文壇提倡的“文必秦漢”的路數。字字用力,言之有物。
弘治皇帝笑一笑,沒看后面王華、梁儲、焦芳的文章,道:“報紙是早朝散朝前就送到宮中?”
蕭敬知道弘治皇帝問的什么意思:內閣的三位先生看過沒有。答案是看過。因為散朝后,閣臣們會先回內閣,大約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才會來乾清宮議事。
“是的,皇爺!”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張昭這小家伙很有點本事啊。終究是把事情做成了。”
蕭敬趕緊舔道:“終究是皇爺慧眼識人。”
劉健、謝遷在御前沒有反對,基本就是認同。換言之,在京師和天津衛廢除衛所之事已成定局。現在只是差一個確認流程而已。等王承裕的奏章走內閣票擬,再到宮中批紅,事情就會正式定下來。
弘治皇帝仰頭哈哈一笑,“你啊。走了,去皇后那邊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