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人同意遷都,韓湛總算松了一口氣,他讓楊彪、朱儁、馬日磾等人繼續商議遷都的細節問題,自己則帶著一群護衛到街上去查看賑濟災民的情況。
前段時間李郭二人在城外大戰一月有余,城外的百姓為了躲避他們的迫害,都紛紛逃進了京師城內。其中不少人因為衣食沒有著落,很快就橫死街頭,再加上前兩日李傕抓壯丁幫著守城,又死了一批,以至于現在從城外逃進來的災民十不存一。
韓湛為災民們開設的粥場設在城東的開闊地上,十幾個粥棚前排著長長的災民隊伍,都在等待棚中的兵士施粥。負責施粥事宜的石韜,見到韓湛帶人來到了粥場,連忙迎了上來。
韓湛問道:“今日有多少災民啊?”
石韜滿臉苦澀地回答說:“回主公的話,至少有五千人。”
“五千人?”韓湛聽到這個數目時,也被嚇了一跳,按照他的想法,這些從城外逃進城池的災民,經過了一月的風吹雨打、忍饑挨餓,所剩人數能有一千都算不錯了,沒想到有這么多。他不解地問:“廣元,為何有如此多的災民啊?”
“主公有所不知。”石韜向韓湛解釋說:“除了城外的災民,城中有不少的百姓也早已揭不開鍋了。聽說我們這里施粥,便扶老攜幼地到此領粥。屬下原想將他們驅散,但看到這些人都是面黃肌瘦,像是很久沒有吃飽飯,若是將他們趕走,沒準他們只能凍餓而死,因此一時心軟,便聽任他們在這里領粥。”
對于石韜的這個舉動,韓湛點了點頭,抬手在對方的肩部上拍了拍,張口說道:“廣元,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今日的善舉,將來這些百姓一定會感激你的。”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石韜將韓湛的話重復了一遍后,不解地問道:“主公,不知這是何意啊?”
聽到石韜這么問自己,韓湛才猛地想起,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明朝的《增廣賢文》里,這個時代的人哪里能聽懂。他呵呵一笑,也不解釋,只是說:“你早晚會知道的。”
就在這時,韓湛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了一陣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便朝那個方向快步走了過去。陳到等人擔心韓湛有危險,也緊隨其后跟了上去。
韓湛很快就來到了孩子哭鬧的地方,只見一名二十多歲衣衫破爛、蓬頭垢面的女子,坐在一堵墻旁,正端著一個破碗在呼啦啦地喝著粥,一名被她用腿夾住、約莫五六歲、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拼命地想搶她手里的粥碗,卻一次次被她無情地推開。旁邊排隊的災民,都在用手朝女子指指點點,低聲地議論著什么。
石韜見到這種情形,頓時怒不可遏,他怒氣沖沖地說道:“從來不曾見過如此狠心的母親,孩子都餓成這樣了,她還只顧著自己吃東西……”說完,石韜就要沖過去制止那女人,誰知卻被韓湛伸手拉住了,對方還沖他擺了擺頭,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
石韜不解地問:“主公,為何不讓屬下去制止那女人?”
“她做得對。”韓湛望著不遠處的女人,輕輕地嘆了口氣,說道:“如果她不先填飽自己的肚子,一旦餓死了,那誰來管這個小女孩。你覺得在當今的亂世中,一個還不懂事的小孩,有獨自生存下去的能力嗎?”
韓湛的話讓石韜愣住了,因為這個觀點對他來說,實在太驚世駭俗了。按照他的想法,在這樣的艱難的情況下,父母找到吃的東西以后,肯定是先讓自己的子女吃,等孩子們吃飽之后,有剩下的東西再吃兩口;如果沒有,就自己忍著,不管怎么說,大人忍饑挨餓的能力要比孩子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