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會搞游戲嗎?
正常情況下,自然不會搞。
聯想是做電腦的,做手機的,不是做網絡游戲的。
他們一般不會輕易跨行去做別的。
不過,這也要看其他行業的誘惑力是否太大。
當某一個行業的誘惑力超過他們本身,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當年陳宇曾經誘惑過新浪去做游戲。
新浪本身是做門戶網站的,一般也不會做網絡游戲。
但網絡游戲這么賺錢,新浪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更何況,網絡游戲本身上就是互聯網業務,與他們的門戶業務有一些相像。
這換在聯想上面也是一樣。
聯想雖然不是做互聯網的,但他是做IT的。
互聯網屬于IT。
網絡游戲屬于互聯網。
同理可證,網絡游戲也屬于IT。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了,如果聯想本身上很賺錢,他是不可能被誘惑到的。
被誘惑的原因,那就是自己這一塊其實并不怎么賺錢。
拿聯想的財報分析。
去年聯想總銷售額大概是1100億人民幣。
年銷售達到千億人民幣以上的,這相當于一個巨頭的存在。
按理來說,像這樣的巨頭,他很賺錢才對。
但從去年聯想的財報可以發現,聯想當年盈利只有17億人民幣。
利潤不到總銷售的2%。
但與環宇科技相比。
好吧。
這還能比?
環宇科技隨便拿一款游戲,盈利方面就可以完爆聯想。
不過,陳宇也不能這么明顯的跑去忽悠聯想。
這做得太過于明顯,楊遠慶也不是笨蛋。
為此,陳宇特別制訂了一個無比周全的方案。
首先,陳宇派謝章前往韓國收購了數家游戲公司。
因為陳宇的原因,韓國網游并沒有實現傾銷國內的機會,雖然之前有幾款游戲火爆,但只是曇花一現,后來就被環定科技徹底壓制住了。而光靠韓國本土市場,明顯太小,所以混得很一般。如此,這幾家游戲公司的市值都不大,謝章跑去一談,很順利的就達成了合作。
不過他們市值雖然不大,但倒是搞出了幾款還不錯的游戲。
在韓國他們沒什么市場,但要是放在國內,那就不一樣了。
收購完畢之后,環宇科技正式宣布召收游戲代理。
對。
這次環宇科技不想運營了,正式當一回包租公的感覺。
這樣的業務只是一宣布,瞬間國內各大游戲公司紛至沓來。
第一個打來電話的是朱俊。
九城在奇跡運營成功之后已經有一些走下坡路,再加上這會兒朱俊一直搞足球投了不少錢,急需一款大作續命。
接著的是盛大。
盛大本身上就是走代理起家,對于代理也很有經驗。
當然網易也很感興趣。
網易雖然原創能力很強,但他們也有考慮走代理路線。畢竟環宇科技這位老大哥原創搞得這么好,但不也搞代理嗎?而且,現在他們還走出了一條新路線,招代理。
這里有人會說,為什么國內企業不直接代理韓國的游戲,何必要從陳宇手中代理。
這里有四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