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對待外地人,總有身份地位上的優越感。游魚在這里呆的時間越長,越是體味深刻。
本地人排外,而這個拆遷隊里的漏網之魚——新山一村,恰恰聚集著大量的外來人口。
比如說,樓底下住著一對夫妻,他們在小橋河上支了個攤子賣燒餅,實際上他們操著北方人的口音。
再比如每次游魚陳默去趕公交車時,都要路過的一戶門口種著絲瓜、窗戶上爬滿喇叭花的人家,那戶人家是個胖胖的中年婦女,有一輛推車,賣的是冷面,說著蹩腳的普通話。其實,人家是從南方來的。
住在這里的,還有外賣小哥、普通公司職員、個體戶、廚師...還有覺著這里風水不錯、想吸幾口歐氣的商貿城小老板。
陳默就遇到過一個。
那是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妻,做著拖鞋批發生意。算命的對他們說,必須在某某方位住一段時間,才能讓他們的生意更加紅紅火火。
算命的掐指一算,算到了天機,這個新山一村,正是這對夫妻兩個的發達起源。
游魚和陳默作為新搬進來的住戶,算是在‘食物鏈’‘鄙視層’的最底端。
每一次,游魚和陳默穿過三三兩兩聚集的人群時,那些原先還在討論問題的人立刻停下嘴唇的蠕動,接著,一撥人齊刷刷的拿眼睛盯著他們兩個,眼神里有嫌棄、有無語、有無奈,獨獨沒有歡喜。
這時候,陳默都會主動示好,跟大家打個招呼,說句‘早上好’什么的。
游魚坐在公交車上時,也都會小聲的抱怨陳默一聲。
“人家又不待見你,干嘛還打招呼,熱臉貼冷屁股!”
陳默搖搖頭,告訴游魚:“與人為善,是基本素養。”
游魚將胳膊往車窗邊上一放,腦袋往玻璃上一歪,兩眼瞅著外頭不停往后倒退的街景。
嘴里倒是繼續嘀咕:“嗯,你有素養,我沒素養,好了吧?人善被人欺,就像我們隔壁的馬嬤嬤,你對她再好,她也只會說你笨、說你傻!”
陳默拉過游魚的小手,他的手心有黏附的熱汗,游魚不太舒服,卻沒有抗拒。
陳默問:“小魚想我怎么做?”
游魚偏過臉來,義正辭嚴的下命令:“以后不要跟那些人打招呼了!人家理睬你、跟你好好說話的,可以平時聊聊;那些一直看不起你的,就不要理他們了!反正狗眼看人低!”
陳默往游魚身邊靠了靠,笑嘻嘻的表示:“嗯,小魚兒的話,我都遵命!”
上午九點鐘,公司正式上班。
游魚和陳默,都花了半小時的時間進行隨堂測驗。
兩個人第一天晚上做了功課,在第二天寫題目時,也都得心應手。
隨堂測驗結束后,又是一輪錄音分析。
銷售崗位的錄音,大部分都是賣保險成功的案例。
這些錄音里頭有大量的‘我不要’‘我拒絕’‘我有保險了’等諸多拒絕的說辭;但厲害的坐席,就是能把這些客戶拒絕抵觸的情緒處理好,并且讓這個單子成交。
因此,新人碰到這樣的優秀錄音,第一件事,就是抄!
把整個對話過程給抄下來,然后背誦,上線打電話時,依葫蘆畫瓢的模仿著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