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地位逐漸提高,最后超過了女人,從此就不如了父系社會,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男耕女織的社會。”
“如果把母系社會看成一個朝代,父系社會是另一個朝代……那么這種變化就是一次王朝更替。”
“促使這次更替的原因就是生產力的進步,也就是剛才我說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著社會結構。”
李世民下意識的連連點頭,剛才他對所謂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解的好不是很清楚,聽到這里算是徹底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了。
岳山頓了一會兒給他反應時間,然后才繼續說道:“土地是固定無法移動的,人類就在靠近土地的地方結廬而居,逐漸發展出了部落,演變成城鎮。”
“人類雖然已經學會了耕作,但缺少工具尤其是金屬工具,生產效率非常低,為了提高效率大家必須要集體勞作。”
“所謂集體勞動,就是所有的土地都是集體的,勞動工具也是集體的。大家在首領的帶領下一起勞作,一起收割,一起享受果實。”
“這個時代稱之為集體時代,傳說中的夏朝就是這種集體。”
“但集體制有致命的缺陷,大家都是一起勞作一起享用果實,時間一長難免會有人偷奸耍滑。”
“那些辛勤勞作的人發現有人偷懶,就會覺得不公平,也會跟著一起偷懶。”
“有人飯量大吃的多,有人飯量小吃的少。飯量小的人也會覺得不公平,心里不舒服,干活的時候可能會偷懶。”
“集體時代最可怕的還是統治階級的腐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統治階級不事生產貪圖享樂,必然會導致全國效仿,最終導致整個國家的崩潰。”
李世民出聲打斷道:“我還以為你能提出不一樣的結論。沒想到最后還是因為君主昏庸而亡國,和其他人的說法沒有什么區別。”
岳山笑道:“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集體時代的優點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辦大事兒,在缺乏生產工具,生產力低下的時候大家連飯都吃不飽沒那個心思琢磨歪點子。”
“就算有人偷懶,管理者也會狠狠的懲罰讓他不敢偷懶,來維護集體的利益。因為偷懶會讓所有人都沒飯吃,沒人愿意看到這種情況。”
“時代在改變,生產力也在逐漸發展。慢慢的人類掌握了冶煉金屬的能力,有了金屬工具。”
“在夏朝的時候青銅的冶煉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了,金屬工具開始普及,生產力得到的極大的提高。”
“沒有金屬農具的時候十個人耕種十畝地,有了金屬農具之后一個人就能耕種十畝地。”
“如此一來勞動力就出現了剩余,就有了偷懶的空間,整個國家的風氣就開始變差。夏朝也不是沒有人發現這一點,甚至嘗試過做出改變。”
“但他們的改變方式太簡單了,只是單純的給大家增加工作量。以前十個人種十畝地,現在讓他們種五十畝一百畝地。”
李世民再次忍不住出聲道:“難道這樣做有什么問題嗎?”
岳山理解他的想法,這就是時代的限制。但理解歸理解,該否定還是要否定的。
只見他搖搖頭說道:“人是復雜的,人類社會更加復雜且環環相扣,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生產力提高單個人能夠生產的糧食增加了,以前必須要十個人一起干活才能養活大家,現在我自己干活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有結余。”
“吃不飽飯的時候大家都會努力干活,不會胡思亂想。可一旦糧食有了結余,就會有人偷懶。反正糧食有多余的,我干多干少都一樣。”
“而且那些多余的糧食去哪了?被統治階級拿走了,那些干活的人心理會怎么想?他們心里會不會不高興?會不會因此消極偷懶?”
“生產力的提高帶來的問題不是一加一那么簡單,而是整個社會都要跟著一起變。任何一個地方變動的不到位,都會導致整個國家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