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艦隊領獎則對切開彗星的方案表示反對:“按照曲率科研組給的數據,要將直徑縮短到10公里,那可不是切掉一半那么簡單,那是要切掉四分之三才行。
“體積減小到四分之一,質量也減小到四分之一,動能也會減小這么多。
“這樣的話,彗星的撞擊威力會大減。
“這樣做,即便能夠高出曲率彗星,所能夠造成的撞擊威力,也大大降低,未必是好事。”
方源咳嗽一聲,打斷眾人的討論,說道:“可以考慮不減少質量,縮小彗星體積,直接增加密度就可以了。”
“這確實是一個辦法,但如果要增加密度的話,那得增加四倍的密度,才能讓彗星的直徑縮短到10公里,這個難度也不小。”一名軍事參謀發言道。
“我之前看的戴斯彗星的密度,似乎并不大。”方源準備再把戴斯彗星的數據翻出來看一下。
“是的,戴斯彗星的密度不算大,不到地球的一半。”參謀團很快報出一個大概的數據印象。
在宇宙中,每顆星體的密度都不一樣。
地球的主要物質是土壤、巖石,在宇宙中,算是密度較大的行星。
而木星這種氣態行星,主要元素是氫,密度就非常小。
彗星通常是固體,密度通常會比類地行星低很多,特別是外層的結構,通常比較松散。
“那就嘗試強核力話,增加密度,縮小彗星的體積,科研組討論一下,看有沒有合適的方案。”方源安排完科研工作,就離開會議室,準備找楊宇平問問看,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案。
……
一間小會議室里,方源接通了楊宇平的專用通信。
這個通信接口是楊宇平單獨給方源留的,除了這個通信接口意外,人類文明任何人想要聯系楊宇平,都只能通過最高議會。
通信接通后,方源揮手打招呼:“教授,好久不見,還是喜歡喝咖啡嗎?”
“當然,每天十分鐘咖啡時間,那是只屬于我的時間,非常奢侈。”楊宇平笑著回答。
雖然知道畫面中楊宇平的笑容是計算機繪制出的影像,但方源看著還是覺得很親切。
“說吧,這次有什么事?我再考慮要在你身上消耗多少算力。”楊宇平催促道。
“不先聊聊天?”
“你的表情告訴我,你不是找我聊天的。”
“好吧。我把資料發過去給你,一個彗星撞行星的計劃,我在考慮給彗星撞上曲率驅動器,目前艦隊各部門正在爭論這個問題,還沒有想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方源說著便把戴斯彗星計劃的資料發了過去。
資料傳輸完畢后,不到1納秒的時間,楊宇平就開始聊計劃的事情:“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裝曲率驅動器也是可以的。
“這個不難,我建立一個模型,模擬完成之后,再把模型方案發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