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習”不是復習,而是演習,實習的意思。出仕就是“時習之”的途徑之一,也就是把所學的、所修的東西應用到從政的實踐之中,但是,修身學習是無止境的,從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這句話講的是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系。”
魏征雙目無神,這句話不應該是:讀好書才能有個好仕途,才能光耀門楣嗎?
魏征一臉見鬼似的看著李寬,這小子滿腦子歪門邪道,到底是從哪兒學來的?不過為什么聽著這么有道理呢?
他不死心,繼續道:“言必信,行必果。”
“說話必定有信用,行為必定果決,這是不管是非曲直的固執小人!不過也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君子吧。”
“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很多人會把“立”理解為成家立業。但孔子在《論語·泰伯》中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又在《論語·堯曰》中說“不知禮,無以立也”,所以他說的“三十而立”,其實是指這個時候,他已經懂得禮,言行都很得當,可以立足社會。
立的是人格。這是一種自我的覺醒。”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有人會把智者和仁者對立起來,變成:智慧的人喜歡水,仁義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好動,仁義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這樣理解就錯了。圣人是想說:仁智者樂山水,仁智者動靜相融,仁智者樂而壽。”
“老而不死是為賊。”
“原壤是孔子的老友,好友相見,小打小罵,其實是一種親熱表現。”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魏征大怒,這句話已經算是人身攻擊了。
李寬冷笑道:“別忘了它還有后半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圣人說:只有女子與小人是最難養的,與他們親近了,他們就會不遜從;與他們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
而且孔子所言的“小人”,多指平民百姓或者庶民,這是相對大人和士階層的另外一個階層。而“養”字則指的是相處的意思。
所以,這句話實際講的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仔細想想,也許孔子當時只想感嘆:相愛容易相處難。”
“愚不可及!”魏征須發皆張。
李寬毫不退縮,朗聲道:“語出《論語·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武子是衛國大夫,孔子評價此人曰:寧武子這個人,國家政治清明時,就表現得很有才能;國家政治混亂時,就表現得很愚笨。他在該聰明的時候聰明,這個別人也能做到;他在該愚笨的時候愚笨,卻是別人很難做到的。
愚不可及這個詞,其實是孔圣人用來贊美寧武子的!”
魏征幾乎暴走,一根手指顫顫巍巍的指著李寬,如同抽風一般,他面容扭曲,對于曲解圣人意思的李寬,已經難以容忍,但是卻無可辯駁,當即一口老血噴出老遠,昏厥過去。
身為太子,李承乾又是老大,當即喝道:“速速去請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