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上,是完全和歐美、日韓截然相反的。在歐美,劇本屬于制式產品,絕大多數的知名編劇,基本上屬于約稿的方式進行創作劇本。
而且工業流程的劇本,一般都是多個編劇共同創作的。
換句話說,在好萊塢,劇本是一個共同的產物。
所以編劇們的待遇很不錯,畢竟有工會。
而日韓的編劇地位也不錯,尤其是韓國!
在韓國優秀的編劇左右整部作品這件事,是十分輕而易舉的。
小到角色選定,大到劇組籌建、制作。
強勢一些的編劇,擁有整個劇組最高的權利!
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巔峰。
日本差一點,不過日本大多數劇集都是漫改劇、游改劇,所以編劇雖然也重要,但是也還好。
唯獨華夏的編劇是苦逼。
除非自己有能力去進行一部作品的拍攝。
否則就只能待在劇組里,苦逼的聽取這個“意見”,那個“建議”。
可以說華夏近九成的編劇,是沒有任何權利的,所謂的劇本,就莫名成了這個可以改,那個可以修,這個不愿意去拍,那個不能拍的受氣包。
大多數華夏編劇不是在改劇本,就是在改劇本的路上。
可以說苦逼的一匹。
這樣的受眾環境,也就導致了整個行業里面,編劇大多數都是導演自己寫的劇本。
而那些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本青睞的編劇,就只能默默無聞的進行枯燥乏味的工作。
所以這些年,雖然偶爾會出現一兩部戲的爆款,但是業內編劇出名的就那么幾個。
倒是多了一些新晉導演。
他們的處女作,也大多數都是自己寫的。
但是嚴格來說,他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編劇,只是勝在本人擁有創作劇本能力的導演而已。
雖然不至于斷絕,但是出名的編劇,卻真的太少了。
所以能夠憑借著出道處女作就成名的編劇學生們,是圈內所有公司都為之青睞的新人。
這年頭優秀的編劇苗子,絕對是比優秀的藝人更加搶手的職務!
當然,兩者并沒有十分嚴格意義上的可比性。
畢竟真的要是能夠靠臉就能吃飯的話,也沒誰會靠才華了。
可以說,有了這一部戲的履歷,鵬達的這些編劇班的同學們已經成了各家公司十分心動的學生。
將來的前途無可限量。
相對而言,因為這部電視劇的總導演是彭輝,所以導演班的學生們更多的是以實習的身份加入到這部電視劇之中來的,自然,這部戲也就沒有算到他們身上。
但是有了這部戲的履歷,將來也會好走很多。
當然,這也只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則是學校里的游戲制作班和電競游戲班進行了聯合,兩方的學生一同開發了一個游戲平臺。
彭輝一開始還在奇怪,為什么一群玩游戲的,會開發一個游戲平臺來著。
不過后來當他了解到這個游戲平臺,竟然是類似于國外steam的游戲平臺之后,眼前突然間一亮。
這是一個學生們自制的游戲平臺。
在這個游戲平臺上的各種體驗和設置,都十分適合國人的習慣。
比如一些游戲免費+1的信息匯總,比如一些游戲可以免費游玩,比如一些游戲低于某個比例的價錢。
這些都只是一些很小的點。
但是這些點,卻足以讓所有玩家感到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