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諸國當中,必有修行者建立宗門,大大小小加起來不知何數,唯有站著修行巔峰的那些宗門,才能被百姓們注意到。
南方宋越兩國,幾百年前各自修行昌盛,建立起來的宗門繁多,最后能被西齊天池接納的宗派,僅有兩座而已。
原越國北境,如今嶺南道邊界處,有條流淌向南海深處的河流,河流流經越國一處寬泛的荷塘,積水成潭,由潭成堰。
荷塘地勢偏低,經年流水而不蔓延,于大堰邊有座低矮的劍閣,隱于荷塘之畔。經過幾百年發展,這座低矮劍閣逐漸在越國嶄露頭角。
收斂皇室子孫,學習劍閣里面獨特的劍術,敗越國修行者,逐漸成為越國最強勢的宗門,大堰劍閣因而揚名世間。
持劍者本就快然果敢,這些劍閣的弟子,更是霸道無邊,若非十幾年前的那場戰爭,讓大堰劍閣弟子認識到帝國的強橫,恐怕越國會在大堰劍閣的挑撥下,對帝國頻頻挑釁。
如今的大堰劍閣,在當代持劍伯的領導下,倒是異常低調,再不復曾經的輝煌,畢竟越國被滅亡,帝國雄偉南軍坐鎮宋越兩國。
修行者再強,終是擋不住如山海般倒壓而來的軍隊,何況是帝國南軍這樣本就精銳強橫的軍隊,大堰劍閣有自知之明,因而在越國滅亡后,再未于世間顯露過頻。
之于越國大堰劍閣的蠻橫霸道,鋒芒畢露。宋國的頂尖修行者宗門,倒是平靜溫和,淡然中透著安寧靜謐。
宋國國教清塵寺。
世間修行者皆是修道法,唯有宋國國教清塵寺,是世間唯一修行佛法的宗門,或是佛法高深莫測,需要寧心靜氣的明悟,使得清塵寺的僧侶常年刻苦,待人處事溫和到極點。
對于當年宋國亡國的事,清塵寺全然沒有痛恨帝國的意思,更是兩地頻頻交好。宋國處于現今的江南道,本是溫柔纏綿鄉。
宋國讀書人極多,喜歡平和的處事方式,十幾年來,宋國境內都不曾出現過宋國余孽叛亂的事,可以說宋國沒有余孽。
當年宋國皇室被保留下來,理性充斥著宋國皇室,使得他們在十幾年來,更加明白帝國對宋國的影響到底有多深厚。
在帝國的統治之下,江南道是帝國最富庶的道州,是很久以前宋國皇室治理下不可能出現的太平景象,種種良好的跡象,導致原宋國百姓對帝國的崇拜發自內心。
見此,宋國皇室復國之心漸漸消亡,還不如在帝國的庇護下,做閑散的侯爺,吃穿住行都由帝國承擔。
這些思想轉變,是在國教清塵寺的主持大師講解后,宋國皇室明白的道理。宋國皇室對于清塵寺的尊敬,比秦國百姓對學宮的尊敬還要強烈。
清塵寺雖修佛,卻能邁入世間頂級宗派,可見其獨特之處。南軍元帥暫時處于清塵寺的保護之中,到時讓梁興居安心,不至于過分擔心,不做準備早早派出學生。
仝致遠抬頭瞥了眼梁興居,眉梢微揚,說道:“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