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本就難以說清楚。時常都是處于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好在南境兩座道州在帝國的位置倒是偏僻,偶爾有朝臣提出必須盡快解決兩座道州的問題。
隨著議論的加深,次次基本上都是無疾而終,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沒有探討出半點完美或合適的辦法,就被諸多官員朝臣忘記。
倒不是這些朝臣們不想要盡快解決嶺南道和江南道始終游離在帝國道州體系之外的問題,而是嶺南道和江南道位置太過偏僻,且擁有著修行者存在,某些應該使用的強制手段,自然而然需要考慮清楚,掣肘太多,不好下手。
那些朝臣們知道提出,想要獲得融合嶺南道和江南道的功績,可事實證明,想要把嶺南道和江南道徹底融入帝國道州體系,實在是難比登天。
帝國之所以是今日的帝國,無非是千年前便是座分裂割據的遼闊大地,帝國皇室趙家起到的作用是統一思想,且把這些分裂割據的勢力全部消除。
即便如此,帝國道州徹底建立完成,都是共用了將近五十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帝國可謂全力以赴,除開隴西道和劍南道一直處于趙家皇室掌控,且是徹徹底底的臣服,半點逾越的念頭都沒有。
不在于其他,而是趙家皇室本來便是隴西道世家之首,在千年前分裂割據的局面中,趙家和李家可以稱得上一方諸侯,否則何以敢起兵,想要統一遼闊的東方大地。
劍南道和隴西道異常接近,趙家攜帶隴西道世家起義的第一戰便是來自劍南道,而劍南道受到隴西道世家的影響,基本上沒有什么硬仗,就被趙家拿下。
其余的道州,尤其是靠近東海的那些道州,當年戰爭都是打了好幾年,后面徹底治理東海沿岸道州,更是花費太大的時間。
好在最終那些道州徹底臣服在帝國腳下,千年時間過去,那些道州和帝國的融合已經到了渾然天成得地步,很難有所區分。
嶺南道和江南道的問題,若是被朝中某位朝臣提出的辦法解決,對于皇帝陛下來說,臉上有光,對于朝臣自己而言,可是通天的功勞。
因而,近來幾年,朝臣們時常都有爭論,關于治理嶺南道和江南道的奏疏,不知道皇帝陛下的勤政殿有著多少堆積。
即便是如此熱烈的情緒,仍舊是沒有找出半點合適的辦法,倒是采用過某些看起來合適的辦法,最后都被現實的使用摧毀。
近幾年來,江南道因為繁華日盛和清塵寺極力的撮合之下,使得江南道百姓對于帝國的認可程度加深,有著逐漸融合的趨勢。
至于旁邊的嶺南道,大堰劍閣不臣服不說,連是有些嶺南道百姓都跟著那些越國余孽搗亂,時不時窩藏越國余孽,想要參加所謂復國暴亂,最后被直接處死。
對于這些無可奈何的問題,朝堂思量過無數辦法,都沒有找出解決的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嶺南道時不時出事,而束手無策。
兩年前,丞相甘羅帶著黑冰臺季知常,曾經巡游過嶺南道和江南道,他們對于江南道的繁榮倒是滿意,見到嶺南道那些帝國官署,看著那種寥落孤苦的樣子,只能選擇無可奈何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