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道州想要安穩,怕還需要極長的時間來調節,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江南道倒是恢復了最開始的穩定。
嶺南道的情況,一直以來都是朝堂施政的主要場所,不少物資都是對嶺南道頒布,且朝堂一直都是非常支持項信的措施。
那些帝國在嶺南道設立的官署,其中的官員們若是有些需求,在合理范圍之內,朝廷都選擇能夠滿足的要求,定然滿足。
即便是這些恩威并施的手段不斷蔓延,不過僅僅穩住那些靠近南軍駐地的郡縣,畢竟有著南軍的強力鎮壓,再是有著與眾不同的施恩,使得近些年來,那些百姓對帝國的認同感倒是加強。
但是距離南軍駐地較為偏遠的地區,尤其是靠近西方諸國中南方屏障南周的郡縣,以及那些靠近大堰劍閣的郡縣,都是朝廷威武施壓的地方,因而他們對于帝國多事有些不滿。
不過窮山惡水出刁民,不滿帝國的多是那些刁民百姓,而大部分的百姓都是羨慕南軍駐地的仁政施恩,不少百姓寧可跋山涉水都要到南軍駐地來扎根。
基于這些原因,使得南軍駐地周圍的郡縣,人口稠密程度越來越稠密,到現在為止,幾座郡縣已然占據整個嶺南道五六成的人口,遠遠超過那些西邊的郡縣。
雖說土地面積遠遠不夠,項信做主,開始慢慢用施恩的手段,遷徙到南軍駐地周圍郡縣的人口到相隔略遠的郡縣,再是施加手段恩威,用這些臣服帝國政策的百姓來同化其余的郡縣,慢慢蠶食那些不臣服帝國的郡縣,拿下那些廣袤無垠的土地。
這樣的措施需要極其肯定的政策,且必須要有一定一絲不茍遵從項信命令的官員,勢必牽扯到更迭官員的問題。
好在朝堂之上,對于這種事情有著基本的共通,都希望盡量掌握嶺南道和江南道,某些不得已的措施更換,都被應允。
且朝堂之內,還有著甘羅對項信極度支持,那些不同意的官員,連是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甘羅強力打擊,再沒有機會說出口。
雖說嶺南道的措施,一直都是項信的主戰場,不過甘羅曾經巡游嶺南道和江南道,基本這兩座道州是他在朝堂的執政方向。
自然不允許出現任何錯誤,那些不同意的朝臣,則是阻擋他想要做出番成果的對手,他肯定不會輕易放火,打壓貶謫都是比較輕巧的手段措施,怕引起別人的注意,否則將會是更加可怕的暴風雨。
基于此,倒是讓朝堂上的朝臣們認識到,幾年前仍舊保持著少年意氣,溫溫和和的丞相,已經準備把嶺南道和江南道作為他立功施政的場所,準備用徹底征服嶺南道和江南道來證明他有資格擔當丞相的位置。
對于這些,朝臣們都心照不宣,不得不說,丞相甘羅的那些手段措施,倒是非常符合嶺南道現在的情況,非常符合實情的措施。
以點及面,慢慢波及蠶食越國余孽所能夠影響的土地郡縣,再是征服部分郡縣,用這些郡縣的百姓再是去影響其余的百姓,間接打擊越國余孽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