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里面的事情,終究是瞞不住,沒過多長時間,咸陽附近的郡縣都是知道百姓把御史臺堵住了。
為此還驚動了咸陽府和禁軍出面阻止,以訛傳訛,自然這些消息的傳播速度快到極點。
百姓們倒是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要為那位南軍元帥項信討回公道罷了。
御史臺自從受到百姓攔截之后,再也沒有接受朝臣們的奏疏,無奈那些朝臣只能另尋他法。好在帝國并沒有閉塞言路,那些如雪花般的奏疏仍舊飛入勤政殿。
倒不是他們不畏懼百姓們的震懾,而是觸及到關于他們利益的事情,自然而然全力以赴。
而且目前為止,在皇宮里面的皇帝陛下輟朝三日,卻沒有明顯的給出皇帝陛下他的態度,對此某些站在背后的朝臣自然而然要試探一番。
凡是有機會的事情,那些朝臣們可是絕對不會放棄,御史臺前面的那一幕,雖然有些震撼,項信在咸陽的威望如此高。
震撼之后便是驚訝以及恐懼,歷來朝堂乃是文臣序列的地盤,咸陽的百姓都是俯首帖耳于朝堂。
要是項信真的坐上太尉的位置,手握帝國三軍的兵符軍權,再是依靠咸陽百姓的支持,一下子直接拔高了武將序列在朝堂的地位和話語權,對于文臣序列的官員們而言,可謂是致命的打擊。
手握軍權兵符的太尉,已然導致文臣序列不敢直接和項信面對面爭論,要是武將序列的話語權和地位提高,咸陽百姓又是聽從項信的花言巧語,到時候的咸陽朝堂,哪里還有他們文臣的位置。
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朝臣們不僅沒有因為御史臺前面的事情而收斂手腳,反而奏疏的數量越來越龐大。
咸陽周遭的郡縣,都開始頻頻上奏疏。
那些偏遠位置的道州,都是接到來自咸陽的恩師摯友的密函,要他們都寫一封反對項信上位太尉的奏疏。
不求言之鑿鑿,不求有理有據,為了反對而反對……
雖然這樣做有些違背某些官員數十年寒窗苦讀的圣賢書,可今日的機會,便是來自咸陽的機會。
或許會惡了皇帝陛下,卻能夠得到某些來自朝堂的官員推薦的機會,對于很多覺得以自己能力仕途無望的官員們而言,這可是絕佳的機會。
民怨沸騰算不上,沒能止住朝臣們上奏疏彈劾項信,實在是百姓們無法忍受的事情。
可無奈,御史臺不在接受來自朝臣遞往勤政殿的奏疏,百姓們自然沒辦法堵著御史臺。至于那些朝臣們自己找到的法子,百姓們還真是沒有半點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
一時間,某些叫囂嚴重的朝臣,來來回回于街道的時候,暗處總是會飛出一顆臭雞蛋砸在腦袋上,臭不可聞。
如此類的事情,近期在咸陽乃是屢見不鮮,或是某些武將序列家中的紈绔孩子,或是某些普通百姓家中的孩子。
說不清道不明……
一連間,咸陽府倒是多了很多告狀徹查的狀紙,令狐對此表面敷衍,內里卻是不屑一顧,隨意派出幾名衙役,打點好招呼,繼續仰頭睡覺。
這件事情,屢禁不絕,成為令狐自上一件學宮事情之后唯一一件沒有破案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