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那樁案子,因為涉及到學宮,咸陽府給出了答案,不過相信的倒是沒有多少。但是他們相信與否不重要,太常卿認可這道答案,自然沒誰置喙。
要說朝堂之上,除開三公和軍部尚書為同級別,太常卿乃是九卿之首,可涉及到皇宮,太常卿仝致遠乃是先帝時期的老臣。
歷經三朝,主持皇室內部的事務,平日的奏疏都是太常卿仝致遠先行看過,再是遞交給皇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仝致遠手中握著的權柄要比三公還要高些。先帝離世時,輔政大臣,便有仝致遠的名額。
好在皇帝陛下當時年紀不小,仝致遠知道這點,并沒有踐行輔政大臣的責任,而是繼續做著自己以前該做的事情。
咸陽府令狐乃是軟硬不吃的官員,在朝堂官場的名聲歷來不好,出了名的泥鰍。再是之前調查學宮案件的時候,和太常卿仝致遠搭上關系,出入太常寺府邸好幾次,便沒人愿意為了收拾令狐而得罪太常卿仝致遠。
對于不斷傳入咸陽府官署的狀紙,但是卻沒有那位官員真正出手呵斥他,最多派遣家中的管事來催促令狐盡快查清結案。
其中如何意味,令狐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沒有興趣出言解釋,畢竟那位太常卿都沒有做出解釋,他何必那般。
咸陽府官署狀紙不斷進入,官署內卻是半點不忙碌,令狐躺在搖椅上,看著外面白云遮蔽的光線,地面有道陰影綿延到了他腳邊。
臉上浮現笑容,唇角閃過抹自嘲。
“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要是早明白,何必做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
……
在咸陽城做官,皇帝腳下,怎么可能不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別說令狐,某些更高位置的存在,都在一直做著。
好在令狐現在明白,有太常卿這位看似虛幻實則遮蔽天日的大樹在,令狐倒是不擔心有誰瞎眼對他出手,狠狠逼迫他。
只要他不愿意做,那些朝臣雖然有些咬牙切齒,可是顧慮到太常卿仝致遠在先帝朝和當今皇帝陛下面前的地位,都會打碎牙齒往肚里吞。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別看在咸陽皇帝腳下做官,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如太常卿仝致遠歷經三朝出入榮辱,仍舊高高在上,又是和皇帝有著姻親關系的官員。
便是朝臣天外天的最高,即便是兩位丞相見到太常卿仝致遠,都要規規矩矩叫一聲仝老。
沒辦法,要是按照輩分來看,皇帝陛下都還要叫仝致遠一聲伯父。畢竟當年皇帝陛下的胞姐乃是仝致遠的兒媳。
仝致遠的兒子臨平侯,和皇帝陛下自幼一起長大,關系不可同日而語。
先帝對于仝致遠,當真是以親家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