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就是流言蜚語罷了,不能當做真的,更是沒辦法直接相信那些話。
咸陽里面的風聲鶴唳,無非就是圍繞著御史臺是否要出現真的御史大夫,皇帝陛下是否真的對于之前朝臣們上奏疏的事情不滿。
按照往常的情況,朝臣們用御史臺來作為過度,直接遞交給御史中丞,再是由御史中丞整理呈遞到勤政殿,乃是最簡單的方式。
可是今時,皇帝陛下為了群臣上奏疏彈劾項信擔任太尉,因而怒不可遏,在咸陽里面對朝臣們大肆發泄。
可見皇帝陛下確實屬意項信擔任太尉,且項信出任太尉是必然的結果,不可能更改。
還有想到之前出現兩位丞相的事情,百姓們便是知道這位皇帝陛下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
現在讓直接從軍方出來的項信出任太尉,沒有半點緩和過渡,好像和帝國祖制當中的約定俗成于理不合。
但是皇帝陛下有意如此,打破那些約定俗成,他們這些作為臣子百姓的,又能說些什么。
而且這打破約定俗成并非就是壞事,總是能給某些朝臣繼續向上走的機會。
之前讓出自軍方的項信出任太尉,沒有半點過渡緩和的時間段。后面又是對李立青加太尉,升一等軍侯。
有心人則是猜測皇帝陛下要大力發展軍方勢力,恐怕是要應對西方諸國的入侵。
對于這點,有些人則是不置可否。
不管怎么說,西方諸國都是帝國最直面的危險,不過十幾年前那場大戰結束之后,西方諸國元氣大傷,想必短時間之內沒有再戰的野心和能力。
當然對于這點事情,沒有具體的答案那就是沒有辦法給出結果,消息靈通的自然知曉南周的情況。
這道猜測或許沒有假的地方,西方諸國近些年確實在南周邊境大量屯兵,很顯然亡我之心不死。
不過關注這些的都是軍方勢力,或者普普通通的平頭老百姓,那些在朝堂上面的朝臣,則是揣度著皇帝陛下的用意。
帝國三公,經年不見得太尉都是出現,那幾年前罷免的御史大夫是否可能出現。
御史臺這些年來確實有些積弱,沒有往日的威武霸道,再不配和三公當中的丞相府并列。
之前大朝會,皇帝陛下說那些話的意思,倒是看著不像虛言,好似真的對整治御史臺有想法。
但是聰明得人都看得出來,御史臺的根本不在于朝臣百姓,也不在于御史臺之內的御史們。
而是這樣龐然大物般的朝廷官署,卻是沒有主持的人物,沒辦法在朝堂維持御史臺該有的尊嚴和威儀,方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以皇帝陛下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這點,仍舊是執意誰出那些話,可見皇帝陛下是真的決心。
再是加上對項信出任太尉的堅決,讓朝臣們看見,皇帝陛下一旦決定某事,那自然能夠完成。
誠如御史臺出現御史大夫一般,聯想到這些,霎時間,往御史臺塞人的情況劇增。
若是沒有合適的人塞入御史臺,則是直接拉攏御史臺當中的御史為自己所用。
如左侍御史是現在最受歡迎的,不少宴席都是有著他的出席,一時間風頭無二。
至于才被提拔御史中丞的晏軻,雖然沒有左侍御史那般受歡迎,卻也是出席過幾次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