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的帝國變遷,總是在無數方面有著驚人的不同尋常,而近百年來的軍隊變遷最是頻繁。
畢竟帝國想要長存,想要擁有足夠的力量面對西方諸國的蠢蠢欲動,面對漠北王庭的虎視眈眈,改革軍隊的制度是必然。
近百年來的三軍元帥,不斷的變更,項信能坐在南軍元帥的位置上十幾年,已然是近百年來不可逾越的時間。
軍隊的變遷,南軍元帥的位置變化自然是帝**方的風向標,自三十年前的那位張家元帥離世。
李立青接任帝國南軍元帥,可以說每一位南軍元帥都是帝**方最高的存在。
當然太尉屬于帝國朝臣,太尉屬于武將序列,只是有著權力調動帝國的軍隊而已。
南軍元帥作為帝**方最明顯最深重的風向標,還是來自幾百年前的世祖皇帝。
昔年,世祖皇帝雖然在桃源的支持下坐上帝國皇帝的寶座,可那位昏君到底有著愚不可及的追隨者。
帝國內部的叛亂自然而然免不了,而世祖皇帝和當時的南軍元帥交好,自然而然任用南軍元帥這樣的心腹開始征服叛亂。
后來又是任用那位南軍元帥對外征戰,想要打退西方諸國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
等到世祖皇帝徹底穩坐帝國的寶座,內憂外患解除,河清海晏的時候。
這位南軍元帥升任帝國太尉,有著掌握帝國兵符軍權的權柄,親緣關系的促使下。
這位南軍元帥自然會對南軍有著格外的關注,凡是調任南軍元帥位置上的,都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
而皇帝陛下感念南軍曾經在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讓世祖皇帝徹底穩坐帝國寶座。
自然而然在原來的基礎上對于南軍大力扶持,隨著世祖皇帝和帝國太尉兩位的鼎力支持。
原本三軍制衡平衡的局面漸漸出現偏斜,等到后世皇帝的時候,更是傾斜到了極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一百余年前的時候,南軍儼然成了帝**方最強的存在。
而南軍元帥的出任,更是成為帝國皇帝對于軍隊的看法,以及成為三軍變遷的風向標。
如李立青和張家元帥之流,都是在軍方有著極高成就的存在,代表著皇帝陛下的賢明。
同時預示著李立青和張家元帥乃是先帝和當今皇帝陛下最強信任,畢竟南軍的重要,讓這把位置上不得不坐些重量級別得人物。
昔年,李立青出任南軍元帥的時候,帝國朝臣不知道反對的人有幾何。
那時候對于李立青彈劾的奏疏更是如同天上落下的白雪那般紛飛不盡。
但是昔年先帝威望隆重,號稱帝國百年來最賢明的君王,權御之道更是冠絕古今的存在。
若非幾百年前的世祖皇帝生在那樣紛亂的時代,恐怕世祖皇帝的威望不如先帝。
先帝離世之后的謚號乃是秦文帝,廟號更是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