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向羽指到的大堰劍閣標注的荷塘,柳如逝不自覺的瞳孔驟縮,釋放出極其敏銳的寒芒。
如之前他的思量,都是在針對越國余孽和南周西方諸國的部署,連是海外的存在都沒有在意。
但是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沒有長期待在南境的嶺南道和江南道,自然沒辦法時刻記住某些關鍵。
而大堰劍閣可以說是嶺南道關鍵當中的關鍵,畢竟大堰劍閣有著極強的修行者勢力。
現在向羽說出來,倒是讓柳如逝內心驟然緊促了片刻,瞬間又是恢復如初。
心里有些安慰的,要是向羽沒有提出這點,恐怕他很難想到大堰劍閣的問題。
當然這點問題不能完全怪在柳如逝身上,畢竟昔年他雖然在南軍當中擔任一年的副元帥。
但是這十幾年過去,又是在帝國咸陽軍部尚書的虛職上坐過五年,對于某些事情的警惕性有所降低實在是正常。
只是柳如逝內心仍舊有著懊惱,畢竟作為帝國南軍元帥,算是軍方實權派當中最高的存在。
連是這點事情都有所疏忽,實在是罪大惡極,幸虧向羽給他指點出來。
想著這些,柳如逝的目光又是停留在向羽指著的大堰劍閣標注的荷塘上面。
昔年,柳如逝在南軍當中擔任南軍副元帥的時候,大堰劍閣都是屬于南軍重點關注對象。
沒辦法,大堰劍閣一直有著實力能夠顛覆帝國在嶺南道的統治,必須謹小慎微的對待。
在剛剛滅掉越國的幾個月里面,大堰劍閣一直都是有著不安穩的動作。
時常都是有大堰劍閣的弟子叛出大堰劍閣,糾結越國余孽或是百姓對嶺南道官署發動攻擊。
對于此,大堰劍閣總是在開始的時候漠然視之,等到南軍把那些叛亂徹底鎮壓住之后,就是開口譴責和批評大堰劍閣內的弟子不可再是如此行事。
來來回回,倒是有著六七位大堰劍閣叛出的弟子作亂,好在都是被南軍以極其迅猛的手段鎮壓。
基于這些,南軍元帥項信太尉直接通告大堰劍閣持劍伯,若是沒辦法管理好大堰劍閣的弟子,那帝國南軍可以幫助他管理。
正是因為項信太尉這極具威懾力的話,方是止住了大堰劍閣層出不窮的弟子叛亂。
當然其中是否真的是弟子叛出大堰劍閣作亂,還是大堰劍閣持劍伯在暗中指揮他們,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大堰劍閣從未有著臣服帝國之心。
由于這些,大堰劍閣這些年安穩無事,都是沒能排除在南軍得耳目當中。
當柳如逝離開南軍副元帥的位置,輾轉西軍副元帥和北軍副元帥,又是出任帝**部尚書。
對于南境的消息就是知之甚少,事關大堰劍閣的軍報更是基本沒有出現過。
無他,自從項信太尉強力喊話鎮壓之后,大堰劍閣瞬間老實下來,再也沒有出現任何逾越得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