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都朗聲道:“既已得見,別無他想。”
“諸位,李某先走一步。”
他離開之際,壓低聲音,在李策之耳畔道:“我觀你有幾分才氣。”
“若是跟來,我可引薦你去見見老太爺。”
說完,他轉身便走,毫不留戀。
這讓許多想看熱鬧的好事者,不由有些失望。
“還以為,能看到針尖對麥芒的戲碼呢。”
“這明王世子,怎么來的快,走的也快,毫無留戀。”
“不過,李策之確實有些本事,這首少年俠氣,怕是很快也要傳遍士林了。”
金玉樓內,一些聲音竊竊私語,此起彼伏。
李策之沒心思搭理。
他正在和父親溝通。
“爹,我要不要跟上去瞧瞧看?”
“這是個機會,去瞧瞧柱國李家的態度也無妨。”
李朝歌沉吟著,開口指點道。
聽聞此話,李策之很快,便選擇向許慶師和錢漢升告退,提前離開文會。
他一走,文會的熱鬧氣,也少了大半。
一些學子和儒生,吟詩作賦,推杯換盞了一番,也就散去了。
待到曲終人散,眾人盡數離開。
錢漢升從座位上起身,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陛下,覺得如何?”
這珠簾背后,竟是皇帝曹辛的聲音。
“詩詞才氣,名不虛傳。”
珠簾后的另一側,曹辛執筆伏案,所書所寫,竟是李策之先前在文會上所吟誦的那首少年俠氣。
“我觀此人,文運頗高,加上詩詞造詣,應當是個大才。”
曹辛漫不經心的將毫筆丟在一旁,淡淡道。
“那明州李氏,手伸的倒是長。
明知李策之已入了皇黨門下,竟還敢出言招攬親近。”
他雙手覆在身后,臉上的神情似笑非笑。
先前他雖未露面,但對于李策之和李天都的低聲耳語和眉來眼去,卻是看得清清楚楚。
“陛下的意思是......”
錢漢升微怔,這才反應過來,李策之提前離場的緣由。
“要不然,老臣親自去尋他回來,讓陛下見一見?”
“不急,朕雖對他詩詞頗為喜愛,但還拎得清。”
“詩詞和文運再足,也不一定是可堪大任的良才。
朕要的人才,得有經天緯地的本事。
否則,單有聚攏氣運的文運本領,和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之輩有何分別?”
曹辛搖了搖頭,慢聲道:“更何況,此人出身李家旁支,和柱國李家終歸關系難斷,先看他一段時間吧。”
.......
.......
另一頭,李策之提前離場。
在神都天安街畔,尋到了駐足等待的李天都。
“你果真來了。”
李天都瞧見李策之追了出來,臉上帶著一抹笑容。
“我爹曾在柱國世家任職。
出來尋你,主要......是想知曉些關于我爹的往事。”
李策之認真的道。
對于他來說,接觸柱國李家,看看他們的態度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