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認真一想,周王還真的只會打天楓。打天楓屬璃鳳內部之爭,皇朝不好偏向。打邑國是朝丹霞幫屬國伸爪子,丹霞幫必然報復周國。誰優誰劣,一目了然。
同樣是站位不同,郭禮斌和周王的立場也是迥異。郭禮斌鼓動高遠風攻邑國,合情合理,代表璃鳳反擊丹霞幫在陳國的所作所為。周王不一樣啊,丹霞幫又沒在明面上針對周國。天楓、陳國坑了周國一把,周國報復也就只能是針對陳國與天楓不是?
高遠風嘆了一口氣,“壞了,我已經動手了。從永安趕來之前,我就命吳銘甫去了陳國南境。此時,吳銘甫大概已經踏入了邑國領地。”
周飛燕驚得跳了起來,“你!你怎么如此沖動?還有,吳銘甫又是怎么回事?”
高遠風按住周飛燕,“別急別急。現在急也沒用。是這樣的,······。”將鷹尾河之戰,及其其后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述說給周飛燕。
信息量太大,周飛燕聽懵了。
說降了吳銘甫卻不上報。那個級別的大將,你就自作主張地收為手下,誰給你的資格?
拿下了永安,卻不殺陳王,更別說清除陳王室以絕后患,那陳地以后還有得安穩嗎?陳王在適當的時候振臂一呼,此地還不依然是陳國,哪里是周境了。關鍵是,璃鳳大帝要是心血來潮,頒下一封圣旨,讓周國將陳王的失地還給他,周王是遵旨還是不遵旨?
擅自做主,保留陳臣原職不動,你以為你是大王嗎?誰給你的權力?
聽從郭禮斌的意見進攻邑國,更是不該。你要知道你先是周臣,再才是璃鳳之臣好不好?先圣旨而忽視周王,已經有了不臣周之心了。
“你呀,你呀,糊涂!”周飛燕氣不打一處來,“愣著干什么?快拿紙筆來。”
高遠風是真糊涂嗎?當然不。他本就有不臣周之心吶,可怎么都不能跟周飛燕說。周飛燕看似對她父王的冷漠很反感,但她卻始終是周王的女兒,考慮問題始終站在周國的立場上,從來沒有傷害周王和周國利益的想法。
高遠風拿出紙筆交給周飛燕。周飛燕立即動手書寫奏書。先報捷,然后解釋高遠風所為,是為了快捷地征服陳國,減少周軍的損失。沒殺陳王,是因為郭禮斌強行嚴令所致。攻伐邑國,推諉到邑國在丹霞幫的鼓動下先動的手。高遠風不得不反擊而已,這樣就不算是擅自興兵了。
匆匆寫就,讓高遠風看一遍,并要求他背下來,以后有人問起,就按這上面的意思說。然后喊樂樂進來,讓她立即用飛鷹傳送去常山。
樂樂出門,周飛燕再次疾書,將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挽救措施,又寫了一遍。喊左封也立即用鷹信傳送給皇甫纓。她想的是,有皇甫纓在中間調和,事情或許能掩飾過去。
她哪里想得到,常山的風向已經有變。她這封信,不寄還好,皇甫纓收到之后,結果適得其反。
既然高遠風讓吳銘甫了動手,造成了既成事實。周飛燕決定干脆大舉進攻,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滅了邑國。既開疆拓土,又盡量不耽誤周王可能的大計。
但是,對于陳國武將的兵權,周飛燕堅持要收回,不可能任其繼續擔任原職。至于文臣,可以暫時不動,等待周王的旨意。
高遠風為難了,沒同意,“出爾反爾,我的誠信和威信將蕩然無存,而且可能會激起兵變。”
周飛燕強硬堅持,“萬一我們進攻邑國的時候,誰敢保證他們不再背后搗鬼?”
兩人第二次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