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李恢的運氣好,孟獲手下的不少將領,也知道了蜀軍要投降的消息,因而對包圍圈的防守有所懈怠。
當天下午,李恢派去見孟獲的士卒返回,并沒有帶來孟獲的回復。
李恢早有打算,如果孟獲逼迫得太緊,不妨就用詐降之計。
孟獲答不答應和自己結盟并不重要,他的目的就是要拖延時間,等待諸葛亮和馬忠領軍前來救援。
孟獲暫時不作答復,正中李恢下懷。
他認為這也是一件好事,自己的緩兵之計得逞,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從心理上,相對于詐降之計,李恢更愿意用緩兵之計。
畢竟詐降與不講誠信是聯系在一起的,這可不是什么好名聲,也許會影響他在蠻族和家鄉的威望。
李恢軍其實真不缺糧草,甚少能堅持一個月之久,用不了半個月,諸葛亮的援兵就能到來,就這樣先對峙下去,他也是可以接受的。biqupai.
李恢下令手下將領加固欄柵,增挖壕溝,多設障礙,謹守營寨。
孟獲沒有回復李恢結盟的提議,是想先晾一晾他,看到他又在加強防御,有死守待援的跡象。
這下孟獲坐不住了,如果在蜀漢大軍到來之前,不能解決李恢的軍隊,孟獲的大軍就會內外受敵,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他馬上召集眾將與鐘毓等人商量對策。
鐘毓首先提出:“雖然李恢的兵力不弱,但已進入了我們的包圍圈,他還有討價還價的資本,但想要和我平等結盟,是不可能的。”
孟獲已經收到了雍闿和朱褒敗亡的消息,否則,按照鐘毓的意思,是要徹底滅掉李恢的這一萬多人馬。讓蠻族和蜀漢大軍打出真火,打成血仇,再無和解的可能,這才符合魏國的利益。
蠻族雖然還沒有完全開發,讀書識字的人數非常之少,但也有不少有識之士,與賀云、方山一起,堅決反對剿滅蜀漢這一萬多人馬。
上次馬謖發現鐘岳、楊奎、傅力、張壯四人有可能是假戲真作以后,料定他們幾個一定會揭穿賀云、方山的身份。
馬謖馬上派人通知賀云、方山二人,讓他們先下手為強,搶先舉報鐘岳、楊奎、傅力、張壯四人的真實身份。
他們六個畢竟都有同僚之宜,都不想讓對方陷入險境,不約而同地提前派人通知對方,但速度上是賀云、方山更快一些。
賀云、方山與孟獲同為蠻族,雖然分屬不同的地域,但他們為孟獲一統南蠻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得到了他的信任。
這次他們兩人又先一步舉報了鐘岳、楊奎、傅力、張壯四人,讓孟獲對他們倆更加倚重。
而鐘岳、楊奎、傅力、張壯四人曾經是蜀漢的將領,并不是什么秘密,孟獲一直對他們有所防范。
因為鐘毓的到來,解除了他們的“內奸”嫌疑,又因為鐘毓的介入,鐘岳在孟獲軍中的地位,還在賀云、方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