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賀云、方山有意避戰放水的情況下,李恢軍一路偃旗息鼓、小心翼翼,一萬余名將士,很快悄悄地逼近了路邊圍堵的蠻族營寨。
剛開始,李恢因為被孟獲大軍包圍,時刻有被圍殲的危險,他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夠順利突出包圍圈,就是勝利。
現在,這個目的就要達成了,只要通過這個營寨,再往后退數十里,就可以在通往平夷縣的關隘口扎下大營,孟獲軍隊就算再添加一倍,也難以突破險峻的關隘。
李恢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但反而有些不甘心了。
他認為自己辛辛苦苦領軍疾進,本想在雍闿回防之前,不聲不響拿下味縣,現在卻落得個空耗糧草,無功而返。
看著路旁那個連綿數里,靜悄悄的蠻族營寨,李恢大體估算了一下,應該有一萬左右的蠻兵。
心里正有著“無功便是是過”想法的李恢,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這可是偷營的大好時機!”
李恢是一個果斷的人,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偷營劫寨的機會就在眼前,他馬上下令軍隊偷襲營寨。
偷營是練兵的必修項目,李恢部下的將領李遺、陽群、馬玉、丁立、鄧銅五人,他們在出征之前,都曾經跟隨諸葛亮練習各種軍陣和戰術。
幾名將領各有所長,配合默契。
鄧銅武功最高,一馬當先,使一柄長柄銅錘,直接砸開轅門,直撲中軍大帳,想要斬殺敵人的主將。
李遺是李恢的長子,說起來是文武雙全,其實他的文才和武功都不很出色,作為武將上陣有點勉強。
他是第一次隨李恢出征,知子莫若父,李恢怕兒子臨陣有危險,而且錢糧也只有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才能放心,就任命他后軍主將,統領輜重營。
李恢這一路走來,也順便收拾了幾個叛軍控制的鄉縣,繳獲了不少金銀財寶,李遺愛不釋手。
這次偷營,李遺兩眼放光,盯住了蠻族的屯糧之處。
蠻族的每次叛亂,基本上不是為了搶占地盤,而是為了搶奪糧食和其他緊缺的必需品。
這次孟獲與雍闿結盟,不好在他的地盤上公然搶劫,也沒有進駐味縣城池。
但他們已經出兵數月,蠻族本來就糧食不足,難免以征糧為名,洗劫了建寧郡的不少富戶,除了糧草,還收集了為數不少的金銀財寶。
李遺明面上是前去補充糧草、弓箭等軍用物質,實際上是為了搜刮金銀財寶。
李家雖然富有,但李恢為官清正,對子女的管理比較嚴,李遺平時的零用錢并不多。
在那些官二代中,李遺屬于比較寒磣的一類,因此,他對錢財缺乏免疫力,甚至有些見錢眼開。
陽群長刀的殺傷力最強,他揮舞長刀,斬破了一頂頂帳蓬,很多蠻兵,在睡夢中被他砍掉了腦袋。
李恢的一萬多將士,他只留下馬玉帶二千人警戒,其余八千余人仝部殺入了蠻族營寨。
營內殺聲震天,四處火光沖天,很快就驚醒了睡夢中的近萬蠻族將士。
中軍大帳也被鄧銅挑開,蠻族的主將早就被驚醒,兩人在中軍帳外的空地上捉對兒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