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桓又敗一陣,兩天連敗兩陣,其實也算不得什么!
當年黃忠在葭萌關迎戰夏侯尚,連敗十余陣,后反敗為勝。
但孫恒敵關興,而且手下大將謝旌重傷,還折損了譚雄和許多將士,士氣降到了一個低點。
雖然還有朱然的兩萬五千軍還沒有動用,但劉備軍也有沙摩柯、杜路、劉寧的兩萬人馬虎視眈眈,不能全力助戰。
孫恒不是無謀之輩,他通過力量對比和戰場形勢分析,料想憑自己和朱然還真擋不住劉備的主力部隊,與其敗的不可收拾,不如主動求援,立即派使者前往武昌求救。
看到張苞關興連勝兩場,吳班的副將張南、馮習有些坐不住了。
當初劉備派他們兩人前來協助吳班,是抱有厚望的。
也可以說,他們兩個才是劉備實際上的先鋒。
張南與馮習,是荊州本土將領中的佼佼者,不但武功僅次于黃忠、魏延,而且深通兵法,很得劉備的看重,可以說是劉備的心腹。
當初劉璋邀請劉備進入西川,張南、馮習劉備身邊的第一批將領。
在攻打劉璋的過程中,因為劉備要收買民心,很少采用強攻的方法攻城,他們兩人分別是黃忠和魏延手下的偏將,表現得中規中矩,并不是十分搶眼。
但在漢中之戰中,張南跟隨黃忠,雖然地位不如副將張著,但因為同是荊州系,更得黃忠的重用,立下了不少戰功,成為黃忠的得力助手。
在黃忠病逝以后,黃忠的本部兵馬,就交由張南統領。
馮習進入西川之初,本來和張南是一對好搭檔,但在漢中之戰時,馮習被魏延要到自己麾下。
馮習隨魏延大小數十戰,最后一起攻陷南鄭城,立下了不少功勞。
馮習本來跟隨魏延鎮守漢中,但在黃忠病逝以后,黃忠并沒有子嗣在,就推薦張南接管自己的軍隊。
張南是劉備的心腹,黃忠的推薦自然得到同意,為了保持黃忠這支軍隊的戰斗力,又把馮習調回來與張楠搭檔。
因為劉備讓黃忠的部將張南統領黃忠留下的軍馬,要求馮習過來當他的副將,兩人的職位并不高,但已經被劉備引為心腹重將。
這次東征,劉備讓他們當吳班的副手,也是有深意的。
劉備是想要利用兩人在荊州軍中的威望,威懾那些投到孫權手下的荊州本土將士,在交戰中無疑占據不小的優勢。
兩人本來準備大干一番,但因為吳班一路小心謹慎,并沒有與孫權軍孫權軍不是堅守不出就是望風而逃,兩人除了擊潰李異、劉阿那一仗,再沒有什么像樣的戰績。
與張苞、關興這兩個后輩的初戰告捷相比,他們兩個頗有些汗顏,急需立下戰功。
兩人經過商量以后,就向吳班建議道:
“吳將軍,現在孫恒連敗兩陣,軍心浮動,正好乘虛劫寨。”
吳班雖然繼承了張飛的先鋒職位,可謂位高權重,但他本身的武功和威望并不足以服眾,而且也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不敢放手施為也在情理之中。
當年劉備領軍進攻雒城,曾經與吳懿曾經有過交鋒,但吳班并沒有參與劉備和劉璋之間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