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鄭教授的話后,李軒也知道了用漢語拼音這個方法是行不通了。而且剛才鄭教授也說了,中國古代的語言從上古漢語一直到現在的普通話基本上囊括了世界上的大部分語言發音了,單單漢語拼音是無法做到全部注解出來的。
想到這里,李軒就自言自語的說道:“除非有一種拼音可以把整個世界的所有語言發音都能標注,才可以對中國的古代語言進行標注。”
鄭教授也是迎合說道:“是啊,只是卻很難啊。”
“不對!有一種方法可以,而且還能把中國的古代漢語詳細的發音標注出來!!”李軒一邊說一邊高興的看著鄭教授。
鄭教授則是驚訝的看著李軒道:“什么方法?難道你想到了?”
李軒認真的對鄭教授說:“教授,如果用國際音標對古代漢語進行標注,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國際音標,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里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齒間音(或雙齒音)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展系統。
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則,最初用于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經過多年發展,在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音標逐漸完善(改進了國際音標的聲調符號,添入了舌尖元音音標等),已可為漢語等東方語言注音。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
而國際音標就是一種可以把世界上的所有語言都可以進行標音的方法。一開始李軒沒有想到這個,主要是他剛才鉆進了漢語拼音的怪圈了。當他跳出來之后,立馬就想到了國際音標。
鄭教授聽到李軒的話后先是一愣,然后說:“小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一位語言學家就曾經使用國際音標對古漢語進行標音,但最后還是卡在了上古漢語那里。”
李軒聽到鄭教授的話后并沒有放棄,而是對著鄭教授說:“教授,國際音標自從發明到現在,就一直在改變,即便是現在,國際語音學學會也會對國際音標增增減減,別說如今的了,就是在2007年國際語言學會重新修訂的國際音標,都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完善太多了。所以我想試一試,不提別的,就說國際音標如今在世界上面的使用情況,絕對不負于萬國音標的名稱。所以我認為還是可以的。”
鄭教授聽到李軒的話后先是想了一下,然后對著李軒問道:“小軒啊,如果你準備這樣做的話,那你還要系統的學習國際音標啊。”
李軒則是笑著說道:“這個教授不用擔心,國際音標我已經很熟悉了。”當初李軒在自學英語,甚至自學別國語言的時候,最開始是單純的學習,后來就是用國際音標進行學習,所以,李軒早就對國際音標很熟悉了。但也因為李軒最開始使用國際音標學習的是外語,所以也沒有想到用其進行古漢語標音。
鄭教授聽到李軒的話后先是驚訝了一下,然后說:“好,小軒,既然你有這個想法,而且想法也非常不錯,如果你成功了那么絕對會對中國的語言學做出巨大貢獻的,所以我支持你。”
李軒笑著說道:“多謝鄭教授。”如果國際音標真的可以對古漢語進行標音的話,那就相當于,給古漢語標上了漢語拼音一般,只要熟悉音標的人就可以立馬念出來。想到這里,李軒就一陣的激動。
之后,李軒并沒有多呆,而是再一次回轉圖書館,去尋找鄭教授寫的目錄上面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