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武廟中這個時期的人物更始比文廟中的人還要多。
在這種前提下,仙武之道活躍的高層人物修為也就可以想象了。
武道圣者比比皆是,武道人仙也有諸如皇甫嵩,朱俊,王越等存在。
反而是在仙道方面,最初高祖開國,仙道還有存在感,甚至總所周知,漢初以黃老治國,可見仙道在當時的地位。
之后的事情也是不需要多說的了,匈奴蠻橫,武帝傾力相抗,也可以說是窮兵黷武,戰果輝煌,在此之際也有了所謂董仲舒罷黜百家的故事,奠定了儒道的地位,同時也讓仙道失去了神權的話語權,淪為在野之輩。
哪怕是時至今日,依舊是如此。若是真有國家能夠收攏信仰,說不定黃巾反而沒有機會席卷天下了。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仙道鬼仙轉世奪舍之類的,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各種不利于統治的影響。
總而言之,漢室在仙道方面的底蘊是比較差的。
當然,這個底蘊不包括赤龍在內的諸多至寶,造物真靈等。
一方面是仙道本身就是最能長生久視的一種修煉體系,雖然說國運和仙道之間有所沖突,主要是因果香火之類的事情。
但是這些東西說白了就是看人的,對大多數帝王來說,這都是一個棘手的事情,相互沖突克制之下根本是個大麻煩,但是對一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來說則不然。
即便是如此,終究是因為種種原因,漢室諸多帝王并無長生久視的存在,所以才傳到了今天的少帝,獻帝。
但是歷代以來積累下來的底蘊卻是非同小可的,漢室不同于陽神世界的大乾,僅僅經歷了幾代,和宗派世家根本不能比,漢室積累下來的底蘊,就不是宗派之類能夠比擬的了。
想想高祖時代,那位武道巔峰恐怕已經是粉碎真空的戰神存在了,只是他性格的問題,弄的最后差不多就是眾叛親離了,對手幾乎就相當于其他所有人了。
英布,樊噲等即便沒有跨出粉碎真空的最后一步,卻也不會差的太遠,再加上張良,陳平,韓信等仙道,文道方面差不多半圣乃至是亞圣級的輔助,更有吞噬了十二金人,大秦國運之后稱得上神器之王的赤龍火靈加持,最終的十面埋伏,烏江自刎。
而后期高祖死忠倒沒什么,一百多徹侯基本上都能沿襲下去,那些諸侯王的結果大家也都懂得。
自然諸多的神器,法器,文寶之類落到了誰的手里就不用多說了。
只是之后畢竟經過了王莽之亂,漢室寶庫之中還有多少高祖留下的東西就不知道了,但是光武留下的東西卻也不差,綠林,赤眉等都被干翻了,更有云臺名將之類的底蘊,東西還是很堅實的。
張角也是有那高深莫測的南華傳承,再加上正好漢室在宗教這方面的空缺讓他能夠快速傳教,這才有了能夠與還是兩敗俱傷的規模。
張修自然不能與之相提并論,更何況他們的底蘊早在當年就和張道陵拼殺消耗掉了,自然不能和張角相比,但是畢竟地方上的群眾基礎根深蒂固,張道陵又不是地方管理者,根本做不到徹底轉變民生習慣,終究還是有不少手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