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放棄自己的假期,來到村委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借春節期間,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都回到了家鄉,想和他們進行一個深入的交流,問問他們對鄉村脫貧的有什么看法。
何歡決定樹立李宜祿作為典型,以身示范,引導其他村的有志年輕人,共同織夢,為青杠村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
李宜祿聞言,欣然答應。
到了村委會,楊宇等企業家及各村的隊長都已經到場,待李宜祿一到,坐人就移步會議室,開始討論工作。
何歡作為組織者,率先發言,講了目的和眾人需要做的任務,最后總結道:“有多少人愿意,咱們就組織多少人,不愿意的咱們也不強迫,因為這個想法是我臨時想到的,所以時間緊,任務急,今天回去之后,大家就挨家挨戶的宣傳通知一下,明天一早還在村委會開會討論。”
楊開德補充道:“不管年紀大小,只要愿意創業的都可以來參加。”
成功的路上,年齡絕對不是障礙,也不應該是門檻。
何歡道:“對,只要有興趣,想法成熟,我們村委會都全力支持。”
張棋因為兒子張樹一直就有做藥材生意的想法,此時正在家中,也跟著一起來了,立馬說道:“各位領導,今天可不可以就開始匯報呢?”
俗話說,趁熱打鐵,此事剛定,搶先一步把計劃報上去,那么獲得支持的可能性就更大。
張棋不想再錯過一次機會。
何歡道:“當然可以,咱們開完會,你就說一下你的想法。”
眾人東拉西扯,聊了一個多小時。
期間,趙剛找到李宜祿道:“宜祿,一會回去之后,我們兵分兩路,挨家挨戶的把政策宣傳下去,這樣即不重復,也節約時間。”
李宜祿道:“要得,趙伯。”
會后,兩人按約定計劃行事,各管一邊,依次通知,最后在陳萬山家碰頭。
李宜祿問道:“趙伯,你那邊情況如何,有多少人愿意?”
趙剛搖了搖頭道:“飯都吃不飽,哪個愿意做這些事,一個沒得。”
李宜祿道:“我聽說阿大伯家陳霖之前不是在養雞嗎,他現在也不打算養了?”
趙剛道:“那年養雞,全得了雞瘟,虧了幾萬塊錢,現在陳霖都還在外面打工還錢,哪還有心情繼續整。”
李宜祿道:“陳霖哥也在家?”
趙剛搖頭道:“沒有,他兩口子在上和鎮一家養雞廠幫忙喂雞。”
趙剛又問李宜祿這邊的情況,也沒有人愿意,都只忙著自己的事,只要能賺點小錢就行了,都怕做生意做賠了。
在李敏家時,李敏更是勸李宜祿不要整那什么廠,有那閑錢拿去糟蹋,還不如存起娶個媳婦。
說到媳婦,李敏又關心起李宜祿,問他有對象沒有,要不要她幫他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