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李宜祿忙起身告別,說還要去通知其他人家,不能誤了何書記安排的工作。
這么多年,村民們還是以前的小農思想,沒能力的人只能靠政府吃飯,有能力的人只顧著自己,懼怕失敗、擔心虧損,不敢邁開步子。
似乎這群山已經把他們的眼界和思想都圍死,而他們也沒有心思打破牢籠,去往更廣的世界。
小富即安,不富只要餓不死也沒關系……
趙剛道:“那就這樣吧,我們已經按要求完成了任務,沒有人愿意,我們也不強迫,你要去我家坐一會不,我準備回去休息一下。”
李宜祿拒絕了他的邀請,兩人就此別過。
站在鄉間馬路之上,李宜祿環視了一遍整個村子,所有的一切都在老去……
是的,那些曾經有無限活力的人都在跟隨著這個日漸破舊的村子老去。
李宜祿開始在腦海中回想起曾經的熟悉的面孔,想著他們此時此刻在做什么,他們又是因為什么放下的這個村莊——
從村口開始,曾經強占王大拐田土的王榮軍、謝苗夫婦,跟著親家去了福建種甘蔗,發展穩定之后,舉家搬走,已經常年不回來;
王建設在卸下隊長的擔子之后,和著老婆楊婷一起在市里的建筑工地上做起了房建工人,兒子王恒昊正在市里上中學,他們要全力供他上大學;
王榮昌和李敏兩口子買了農村養老保險,平時兒子、女兒又給他們一點生活費,兩人已提前過上老年生活,而王有貌除了過年的時候會帶著老公回來之外,平時都不會回來,王有才重新娶了一個老婆,媳婦家是長川鎮街上的,開了一個小超市,工作之余他會到超市幫忙,平時也不回家;
何定波的家庭破裂,他從少管所出來后一直在外,常年的漂泊生活,已經讓他習慣四海為家而老宅荒廢,他不回來也屬正常;
朱景鴻與兒子朱少聰相依為命,兩人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
朱正豪因為車禍入獄,老婆外出打工,朱子豪已經離世,朱旭家只有老兩口帶著孫女朱格格,他們年歲已高,想做點什么都屬于有心無力;
張鐵士家是兩個女兒,都已外嫁,老兩口也是守著土地繼續重復著往日是機械的生活;
張鐵干家一雙兒女,大學畢業后各自有了工作,都定居在市里,本想接他們夫婦去城里生活,可兩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了一背子,去呆了一個星期就回家來了,他們不習慣城里的生活,大部分土地都退耕還林,種了板栗、花椒等樹苗,而以前的稻田兩人也無法耕種,改作了菜園子,楊秀菊閑著無聊喂養了更多的雞、鵝等家禽;
……
繞了一圈,繞回自己家,李宜祿靜下心一想,留在村里的人看著年輕,其實大多都已老了,像自己這樣的年輕人并沒有幾人。
比如剛剛分別的趙剛,他也是五十二歲的人,繁重的農事,讓他頭發花白,遠遠望去,就是一個老人。
同樣的年齡,農村人和城里人的外貌有天壤之別,說到底,還是生活環境不同,衣食住行樣樣都會對一個人帶來極大的影響。
讓鄉村變成城市的后花園,讓農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李宜祿下定決心改變現狀,他不能讓他的孩子繼續承受他這樣的命運,與其生下來過苦日子,那還不如不生!
人,就應該活出一個人樣,而不是像牲畜一樣卑賤地活在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