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這般給了江東義師喘急之機?
難道陳留、陳郡、汝南、南陽這幾個郡就不需要喘息之機么?
其實雙方的處境是一樣的。
哪怕站在晉國的立場上,趙虞也認為朝廷應該延緩兩年再進剿江東義師。
兩年后,縱使江東義師多了十萬、二十萬軍隊又怎樣?最起碼晉國減輕了負累,哪怕雙方戰上幾年,介時已基本恢復穩定的晉國各郡縣,也能總共承擔進剿江東義師所需的糧草,哪會會像如今這般,汝南的賊寇沒剿完、江夏郡還被綠林賊割據著,就急著對江東義師動兵。
這個時候再打江東義師,縱使晉軍勝利,對于晉國而言恐怕也只是一場慘勝,隱患巨大。
但看陳太師那封書信,顯然那位老大人已下定了決定。
難道其中有什么緣由么?
饒是趙虞也有些想不通。
搖頭感慨之余,趙虞沉聲對陳朗說道:“總之,先籌集二十萬石糧食吧。……我估摸著,太師這次發兵進剿江東叛軍,兵力應該在二十萬左右,二十萬石糧食,差不多足夠這二十萬軍隊吃三個月了,現在已經是四月上旬,應該可以吃到七月……”
陳朗苦笑道:“算上耗費,可吃不夠三個月。”
他所說的‘耗費’,指運糧的民夫或軍隊編外人員在運糧途中所消耗的糧食。
“……先籌三十萬石,三十萬石我潁川應該還是有的。”
趙虞沉聲說道。
聽聞此言,陳朗苦笑說道:“三十萬石自然有,其實五十萬石也有,問題是這批糧食撥出去了,陳郡、陳留、汝南、南陽怎么辦?再撥?倘再撥的話,我潁川幾十、上百萬人就只有吃土了……”
趙虞思忖了片刻,沉聲說道:“暫停對陳郡、陳留、汝南、南陽幾個郡的援助,先籌集三十萬石糧食。剩下的,我回頭給鄒贊將軍寫封信,與他商議看看。”
陳朗微微點了點頭,旋即又問趙虞道:“此事可要稟告郡守大人?”
趙虞略一思忖便點了點頭:“說一聲吧。”
“好。”
告辭陳朗,趙虞回到了都尉署,當即寫了三封書信,派人前往梁郡梁城、陳郡陳縣,以及汝南郡平輿縣,分別交給薛敖、王謖以及鄒贊,看看能否從這三位‘義兄’身上了解到什么情況。
黃昏前后,郡守李旻急招趙虞前往郡守府的后府,向趙虞詢問‘籌集軍糧’一事。
或許李郡守還以為趙虞作為陳太師的義子,會了解一些情況,奈何趙虞自己也一頭霧水。
在詢問未果的情況下,李郡守皺著眉頭說道:“既然如此,我上奏朝廷,勸阻朝廷暫緩進剿江東叛軍。”
趙虞自然不會勸阻,但他覺得,李郡守的上奏勸阻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