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讀者說,《龍媽》這本書中,二鹿人設崩了,前后矛盾。
人設崩不崩,這不好說,我也沒法反駁,畢竟,每個人的理解不同,而我筆下的二鹿也就是我理解中的二鹿。
但前后......大概不矛盾。
我對二鹿的設定是——普通情況下,他有責任感,堅持公正與榮譽,但只要遇到鐵王座歸宿問題,他就可以根據情況嚴重性掉節操——越緊迫的選擇,他節操掉的越多。
偏偏,劇情對二鹿很不友好,《龍媽》中,二鹿面臨過太多次“關乎鐵王座歸宿”的重要抉擇。
比如丹妮,比如伊耿,只要遇到他們兩個,二鹿就節操狂掉。
如果二鹿是主角,還能通過日常展現他的公正、責任與堅毅,就像《冰與火之歌》原著中那樣,把節操補回來一些。
嗯,原著中有很多小情節來描述二鹿偉大光榮的一面。
只看二鹿的光榮事跡,他都能成圣。
但在本書中,丹妮才是主角,而每次遇到丹妮,二鹿都會在“得到鐵王座”與“失去鐵王座”之間反復橫跳,跳一次,掉一次節操。
也即是說,本書中,二鹿一直在掉節操。
前文說過,二鹿就像失敗的劉備,劉備面臨的抉擇并不太多,二鹿卻出場一次,就遇到一次——因為他不是主角嘛,只要出場,肯定不是日常文。
好吧,扯太多,做個小總結吧。
二鹿忠于家族,忠于兄長,公正廉潔,堅韌不拔,意志堅強,渴望并努力追求榮譽。
他一生最大的加分項,就是救援長城。
曼斯雷德帶領十萬野人南下時,長城只剩600守夜人,伊蒙學士給所有北境貴族,給七國所有公爵都送去求援信。
只二鹿一人趕來救援長城,就連長城隔壁的卡霍城與壁爐堡,都沒派遣一位援兵。
假如沒有二鹿,不用等到長夜,只曼斯雷德那一波,北境就會徹底淪陷。
北境養不活十萬野人,只能南下頸澤,十萬野人加上數十萬北境難民,殘破的河間地完全攔不住。
如果沒有二鹿,曼斯雷德說不得能打到君臨城下。
嗯,大家要搞清楚一點,原著中,丹妮沒去長城,僅僅二鹿一位國王支援了長城。
那么二鹿是不是在黑水河之戰后,窮途末路,無處可去,只能戰略轉移到北境求活?
不,二鹿在黑水河失敗,并沒失去龍石島與風息堡兩處基本盤。
那時,二鹿依舊掌控制海權,可以封鎖君臨對外貿易,然后固守風息堡與龍石島,十個泰溫也拿不下二鹿駐守的龍石島與風息堡。
事實上,伊耿回歸維斯特洛后,是從二鹿小弟手中奪走的風息堡。
也即是說,泰溫骨頭都酥了,風息堡依舊掌握在二鹿手中。
龍石島失陷,也因為守軍太少,只百十人。
所以,二鹿救援長城,真的算一個艱難卻偉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