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居正并沒有離開京城,因為皇帝命他待開春大婚后再啟程,這樣也能養好身體,禁得住一路奔波。
這正好給了張相公從容布置、牢牢掌控朝局的機會……
冬月初十,朝野矚目的大廷推到了。
一百一十名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的五品以上官員齊聚東閣,共同推舉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人選。
因為這次廷推的人數多、官職高,所以吏部提前七天便將候選名單發給了各部院,好讓參與廷推的官員能有時間進行勾兌……哦不,慎重考慮。
所以今日其實該投誰,大家心里早都有數了。于是兩部堂的投票過程很快結束,緊接著由暫掌吏部事的吏部左侍郎趙錦,公開主持唱票。
最終公推出的人選是:
吏部尚書首推王國光,次推趙錦,再次李幼孜。
兵部尚書首推方逢時,次推趙錦,再次張學顏。
其中老哥哥趙錦在兩邊都居于亞軍,雖然結果還要恭請上裁,但他心里清楚這次兩邊都沒戲。不過這樣面上好看些,也可以給自己增加點人望,在下次會推時得票能高些。
接下來便是今日的重頭戲,推舉內閣大學士了!
吏部給出的名單一共有十人,包括禮部尚書馬自強、前任禮部尚書潘晟、南京禮部尚書陶成王、吏部左侍郎申時行、禮部左侍郎毛惇元、禮部右侍郎趙守正、以及余有丁、許國等人。
每名參與廷推者從這十名候選人中選出三人,將他們的名字寫在折頁上,投入票箱中。
唱票結果出來,得票最多者馬自強,八十三票;次之趙守正,八十票;再次申時行,七十八票;第四潘晟,五十五票;第五陶成王,十二票;第六毛敦元,十票……
廷推結果報上去,很快便有旨意下來曰,‘依眾議皆用正推’。
于是當天下午,便有中使分至各衙門傳旨,任命禮部尚書馬自強為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右侍郎趙守正、吏部右侍郎申時行為東閣大學士,即日入閣辦事。
此外,任命戶部尚書王國光為吏部尚書,宣大總督方逢時為兵部尚書。
~~
當僚屬們向趙侍郎熱烈道賀時,他還如墜云里霧里,一時接受不了,自己竟然這就成閣老了。
他暈暈乎乎跟著馬自強坐轎離開禮部,在宮門口匯合了申時行,以及新任吏部尚書王國光一道進宮謝恩。
至于方逢時還在大同,過幾天才能接到命他進京總理戎政的旨意,眾位大人也就不等他了。
遞了牌子進去午門,四人便來到文華殿外等候。
出了七七,張相公便青衣角帶復出視事,此時正在殿中給萬歷皇帝上課。
等萬歷結束了一天的功課,方命四人覲見。
當著張先生的面,萬歷自然十分規矩,待四人行禮如儀后,又溫言勉勵他們一番,便擺駕回乾清宮了。
送走皇帝后,張居正便率四人來到文淵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