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陪在陳萍萍身旁數十年的那位老仆人,駕著馬車送陳萍萍返京的那位老仆人,昨夜也是被關押在監察院的天牢之中,此時知道他服侍了數十年的主人將要步入法場,這位老仆人撞墻自盡于囚舍之中,鮮血涂滿墻壁。
聽到這個消息,言冰云的眼中微現濕意,卻是強行忍了下來,仰起臉,不再去看那座皇城,以免混著復雜情緒的淚水,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流了下來。
他抬頭,然后看見無數雨云無由而至,迅疾堆至京都上方的天空里,將初起不久的紅日嚴嚴實實的遮在了后方,任由一片陰暗籠罩著城內的建筑青樹。
又是一場秋雨,快要落下。
有點兒寫不好的感覺了,或者說不怎么敢寫了,只好停在了這里章節名出現了,存了半年的章節名,大概是本章唯一可以說服自己的東西,明天會好些。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
慶國官方衙門都可以用來收押囚犯。而在京都里,這樣的地方則是更多了,從京都府衙門算起,慶律之中核定有收押權的衙門竟然多達七處。而真正那些牽涉到朝政之中的犯官,以及那些罪大惡極的犯人,往往都是押在刑部大牢,大理寺夾壁,以及監察院的大獄之中。這便是百姓們視之若深淵,說書故事里總會出現的所謂天牢。
而自從監察院建成以后,這個直屬皇帝陛下的特務機構,在朝政里扮演了極為強大陰森恐怖的角色,被緝拿的高級官員往往被監禁于此,那些身有絕藝的厲害人物也被長年鎖于此間地下,此座大獄層級漸漸凌于刑部大理寺之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天牢。
天牢就在監察院附近,若由那座方正陰森建筑的正門出去,只需要往旁拐一個墻角,便能看到那兩扇沉重至極的鐵門。而監察院內部,自然也有直通此處天牢的密道,只需要從監察院方后那座大坪院往后走,過了一扇小門,便可以直抵。
不論是從哪個方向進入監察院大獄,所看到的第一個場景便是深深的甬道,負責看押重犯的牢舍深在地下,看守極嚴,根本不擔心會有劫囚之類的事情發生。
隨著甬道往下,空氣越來越凝滯,燈光越來越昏暗,雖然下方也有不錯的通風設備,但這數十年的陰污氣息交雜,總讓人生出一種莫名的恐怖和窒息感覺。
沿著甬道下到最深處,穿過幾層尋常的檻房,便到了監察院最下方的幾間牢舍,這里的看守最為森嚴。而今天與往常不一樣的是,負責看守天牢的七處官員們表情異常復雜,而且整座大獄里充斥著院外的高手。
比如禁軍,定州軍方面的高手,比如內廷的高手,更令人感到心悸的是,在通向最下一層的單獨道路兩旁,有四個戴著笠帽穿著麻衣的陌生人,冷漠地站在那里。
沒有人知道這四個人是什么身份,但是可以清晰地查覺到對方身體里流動的強大氣息,這四個人是宮里那位皇帝陛下派過來的。
刺君欽犯陳萍萍,此時就被關押在監察院大獄的最下一層,或許就連這位了不起的恐怖人物,在設置這座大獄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被關進來。
皇帝將陳萍萍還押監察院,而不是囚禁在宮中,也不是安置在大理寺的夾壁處,所存的心思異常清楚,如果監察院真的垂憐自己這位老院長,愿意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救出去,那么留在這座大獄里,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監察院眾官員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