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緝拿的叛亂官員,以及一些沒有開釋的人物,共計有一千余人被判了斬首之刑,而那些被牽連此事中的婦人與孩童,卻是基本上被從輕發落。
便是最后投降的叛軍,皇帝陛下也只是揀某一層級以上的將官殺了,而那些普通的士卒,則是被打散之后,發往各處邊境,以死囚的身份為國廝殺,取個戴罪立功的意思。
最后核計下來,大約有兩千余人因為叛亂之事而死,但這已經大大超出了范閑最好的判斷,尤其是那些依慶律應死應流的犯官家人,絕大部分都被降了一級發落,讓他的心情一陣大好。
大好之余,更生疑惑,陛下為何要這樣做?如果真是因為自己進諫起的作用,那天在御書房內,為何又要發這樣大的脾氣?
……
……
其實關于御書房內皇帝陛下與小范大人的沖突,早已震驚了整個京都,宮里畢竟人多嘴雜,而且這事兒也不可能瞞著所有人,所以早在陛下明詔之前,大部分的官員,都知曉了此事的內幕。
官員們雖然各有陣營,知道若是太子上位,自己恐怕也難逃一死。但畢竟大家同朝為官多年,總有個物傷其類的悲哀感覺,尤其是那些被牽連此事中的無辜家人族人,所以當看到陛下寬仁至極的詔書后,均自有些感嘆。
尤其是門下中書二位領班大學士,更是對陛下這道旨意贊不絕口,打內心深處頌圣不已,寬仁之君,這才是成就萬世天下的根基,莊墨韓的徒子徒孫們深以為然。
而皇帝陛下為何如此寬仁?當然是小范大人起的作用。小范大人不顧個人榮辱權勢,勇敢地在御書房內當面直諫,雖然不至于是拿身家性命去賭博,但也是冒了相當大的風險。
京都朝野思及此事,不免對范閑更是高看了幾番,覺得這位大人果然不愧是莊大家的接班人,行事頗有古風古意。而那些僥幸逃得一死的人們,對范閑更是暗中感恩戴德,一時間,范閑的清名,在京都城內再次響亮。
他當年本來就是天下士子心中的偶像,只不過礙于監察院的身份,以及宮中對林相爺的警惕,才與清流逐漸拉遠了距離,但在民間的口碑依舊是相當好,又經此大事渲染,官員們對他也是極感敬佩。
畢竟與皇帝陛下頂牛的事情,不是誰都敢做的,尤其是事關叛亂,便是舒蕪大學士都保持著沉默。
范閑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居然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好處,他原本只是想還李承乾一分心意,順便激怒一下皇帝,看能不能讓位令自己無比恐懼的老子,發發善心,放自己離開。
沒料到皇帝陛下竟是早看出了他的心思,而且還玩了這么一手,把范閑再次拱了起來,他即便想辭官,也不可能了。
范閑在府內沉著臉,看著女兒,心想和陛下半,自己果然還是嬾了很多,卻依舊想不明白,陛下為何雙手送了自己如此大的光彩,想來想去,他有些煩了,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咬著牙說道:“連陛下我都敢入宮去見,難道還怕見他?”
范小花兒眼睛閉的緊緊的,卻沒有被這聲巨響嚇哭,倒是旁邊的婉兒和思思嚇了一跳,不知道他發這么大的脾氣作甚,趕緊把孩子接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