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的四顧劍藏在劍廬里,雖然這位劍圣已經成了廢人,但他的名聲在此,整個東夷城便似乎有根主心骨。然而……東夷城內部也開始出問題,四顧劍死后,城主府與劍廬之間的紛爭,或許也將要浮出水面。
對于慶帝而言,四顧劍的生死已經不是問題,他死后東夷城的歸屬才是大問題。
范閑低頭想著,東夷城與北齊南慶兩大國均不相同,孤懸海邊,被諸侯國包圍著,如果四顧劍一朝死去,一匹猛獸便會馬上變成待割的鮮美嫩肉,不管是北齊小皇帝還是自家的皇帝老子,都不會放過這塊鮮肉,只是不知道到時候,陛下會派誰去搶食。
他抬起頭來,看了史闡立與桑文一眼,與史闡立略說了說江南內庫方面的情況,雖然蘇文茂不停地有密報發過來,但范閑還是更相信史闡立直覺上的印象。
內庫的出產依然保持著高效率,七葉那幾位老掌柜在范閑的大力配合下,逐漸將三大坊的水平,提升到當老年老葉家的水準。范閑心下稍安,自己手頭兩把刀,一是監察院,一是內庫,不論是從陛下的信任出發,還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出發,都必須抓的牢,做的好。
范門四子,也只有史闡立一直留在范閑的身邊,而像侯季常、楊萬里、成佳林這三人,如今都在各自的職司上向上奔斗,有范閑保駕護航,提供金錢支持,再加上三人各自的能力,想來用不了多久,便會成為慶國朝堂上關鍵的人物。
“朝廷現在有很多缺,陛下選拔了許多年輕人,在這個時候,年齡資歷已經不是很重要了。”范閑望著史闡立溫和笑道:“呆會兒你給他們三人寫封信,讓他們做好準備,開春的時候,估計朝廷便會傳他們入京述職。”
在他的安排中,楊萬里應該是要進工部做事,侯季常因為處理膠州一事,立場特別的穩定,深受陛下欣賞,應該會直上兩級,任膠州知州,而成佳林這小子,一路順風順水,估摸著要知蘇州府,倒是最風光的一人。
史闡立微張著嘴,渾沒料到當年四位窮書生,僅僅過了幾年時間,便各自有如此造化,自己真是拍馬也追不上了。
范閑知曉他心中在想什么,笑著說道:“怎么了?”
“資歷太淺,不能服眾,關鍵是朝野上下都知他們三人是先生的學生……只怕會引起非議。”史闡立很認真地說道。
范閑的眼皮子略抬了抬,嘲諷說道:“死了幾百名官員,總是要人填的,哪里來這么多有資歷的候補官員?也不要說資歷淺的話,賀宗緯當年與侯季常齊名,入朝還在季常之后,如今已經有資格入御書房聽議……難道他的資歷夠深?”
賀宗緯,這是一個讓范閑記憶特別深刻的名字,當年在一石居的酒樓上,他便遇見過這位看上去有些忠厚的年輕書生。而就是這個書生,在日后的京都中,整出了許多事來,比如自己的岳父被迫慘然辭官。
此人本來與禮部尚書郭攸之之子郭保坤交好,是地地道道的太子派,后來卻不知如何入了都察院任御史,開始替二皇子出謀劃策,后來卻又倒向了太子,這倒了兩次,終于被人看清楚,原來他……是長公主派,只是隨著長公主的意思,兩面倒著。
然而……京都叛亂之時,正是這位都察院左都御史,領著一干御史玩裸奔,賭了一把太子李承乾不忍殺人,硬生生將叛軍入京的時間拖了一夜,從而給了范閑突襲皇宮,操控中樞,一舉扭轉大勢的機會。
直到此時,人們才真正看清楚,原來賀宗緯不是任何人的人,他只是陛下的人,一直都是。
陛下回京,賀宗緯以此大功得賞,像坐火箭一樣地向上爬升爬升,眼下雖然只是兼著都察院的原職,但卻有了在門下中書議事的權利,明眼人都清楚,這位賀御史將來或許是要接替已經年老的舒大學士的班,前途如花似錦,不可估量。
在京都動亂之中,賀宗緯幫了范閑很大的一個忙。而且即便如今他已經權高位重,但每每在朝會或外間碰見范閑時,依然是恭謹無比,沒有一絲可挑剔處,顯得分外謙卑。
然而范閑很討厭這個人,或許是因為很久以前就看出此人熾熱的權利心,或許是因為他很討厭這種以出賣他人向上爬的角色,或許是因為他曾經打過賀宗緯一拳,而他知道賀宗緯這種人一定會記仇。
范閑自然不會怕賀宗緯,只是卻要防備,因為此人現在極得陛下欣賞,小人這種事物,總是比君子要可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