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經歷了那場衛國大戰后,曾經和曼德教關系親密的曼巴菲斯特漸漸與這幫神棍的距離疏遠了起來。因為他意識到,如果想讓自己的國家進一步強盛起來,那么擋在前路的最大障礙就是曼德教。
曼德教是農奴制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在國內擁有大量的土地,幾乎每一個神父同時都是國內有名有地位的大地主,憑借神權之名,曼德教大力壓榨國內百姓,使其成為自己的農奴。大梁帝國入侵時,曼德教迫于無奈,同意廢除此制度,但大梁帝國被擊退后,曼德教試圖重新恢復農奴制,與曼巴菲斯特的治國理念產生了根本性的對撞,并最終決裂。
事實上,曼巴菲斯特本人曾經就是曼德教的圣殿武士,曾是最忠誠的曼德教徒,但是當他獨攬大權之后,他開始發現,神權固然可以幫助國家統一國民精神,但是貪婪的神棍卻為成為國家發展的絆腳石,他們舍不得放棄已有的利益,總是想著通過壓榨下層來博取利益,同時還嚴重阻礙了國家統一。
曼巴菲斯特并不打算毀掉曼德教,卻希望能如大梁和后來的天風帝國一樣,讓神權為皇權服務,曼德教的教義需要有所改變,教皇的位置也不該再那樣神圣,農奴制更不該重新抬頭,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他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神權顛覆運動。
這場運動,在后世被人稱之為“曼巴菲斯特大帝最后的戰爭”。
在這場最后的戰爭中,他勝利了,卻也失敗了。
他勝利是因為在他活著的時候,曼德教已經被打壓得毫無還手之力,他失敗則是因為他死了。
教皇與當地貴族聯手,派出了最出色的刺客,在經過無數次的刺殺后,最終成功暗殺了這位皇帝陛下。
曼巴菲斯特一死,所有的權力隨著其人的離去煙消云散。貴族與宗教聯手,再度控制了整個圣威爾,曼德教又回復了昔日的輝煌。曼巴菲斯特大帝最后留給圣威爾人的,就是他至少徹底革除了農奴制的存在,使得這個國家在強大的外界環境壓力下,再不敢采取內部剝削的方式來發展,反而漸漸形成了利用圣潔走廊的交通便利性,大力發展商業貿易的民族習慣。
而在曼巴菲斯特當初和曼德教爭奪權力的過程中,他祭出的最大一道殺手锏,不是別的,就是這本《來生論》。
。。。。。。。。。。。。。。。。。。。。。。。。。。。。。。。。
封建時代的人們盡管在勞動力生產效率上比不上現代社會,但是他們的智慧卻從來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的社會矛盾,并不是只有平衡財富的手法進行解決,而在這個特殊的,落后的,愚昧的年代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神權力量。
神權控制人心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宣揚來世今生,這是任何一個宗教,神棍,都無可避免會采用的方式方法。哪怕他們的教義差別再大,價值理念再有不同,甚至完全對立,彼此仇恨,但在來世今生這個問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統一。
所謂的靈魂進入天堂,和來世今生在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都是為生活貧困的老百姓畫上一幅美好的未來藍圖。
在這幅藍圖里,這輩子是別指望過好日子了,但只要你安分守己,克守本分,那么你的靈魂就會進入天堂,你的來世也一定會有好報。
這種對來世今生的宣揚,很大程度上讓生活貧苦的老百姓相信自己只要安守本分,那么來世一定會投胎進入好人家,過上富裕安逸的生活。
這輩子受苦,下輩子享福,這是對著未來畫大餅,畫的最成功的一種手段,至少束縛了封建時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普通平民,而幾乎每一個封建時代的教民,其對神靈的崇拜,都來自有所祈求。相比之下,現代宗教則是以心靈寄托與安慰為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