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的時候還因為消息傳遞不便,都是各干各的,連政府軍都不用派遣,直接用當地的警察和貴族武裝就能給鎮壓下去……
尤里前世的近現代革命為什么牛比?
主要原因就在于流通范圍廣,忽悠能力強。
很顯然,這兩條在沙皇俄國都不具備,自然無法掀起大規模的革命。
真正有革命能力的反倒是那些大資本家和貴族,一個掌握著大量財富和工廠工人,一個掌握著大片土地和農奴。
然而,這場戰爭中沙皇政府虧本,老百姓活不下去,整個國家的財富都在萎縮,唯獨大資本家和貴族官僚階級吃的滿嘴流油,他們怎么可能去革命?
不光不能革命,他們還要幫助沙皇政府穩住地方,防止出現大規模的起義,破壞他們的財源。
因此,落后封建的沙皇俄國,是很難從內部攻破的。
但外部力量上,沙皇俄國又有冬天作為天然屏障。
除了瑞典那面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外,協約國和沙皇俄國基本上就是氣候溫暖的時候,協約國聯軍占據上風,氣候寒冷的時候,沙皇俄國反攻收復失地……
來回的拉鋸戰差不多都把烏克蘭地區和波蘭地區打爛了……
俄軍的軍紀差,成分良莠不齊的協約國聯軍軍隊的軍紀也好不到哪里去。
結果,協約國和沙皇俄國沒有分出勝負,倒是在烏克蘭地區和波蘭地區打出一支支活不下去的窮苦人組成的革命游擊隊。
畢竟烏克蘭和波蘭一直有獨立傾向,再加上戰爭荼毒,大量的烏克蘭民族和波蘭民族都活不下去了,只能參加革命組織,讓原本實力不咋地的革命組織一下子膨脹起來,都到了有資格打游擊的水平了!
別小看游擊戰,游擊隊雖然上不了臺面,但能生存下來的游擊隊每一個都不可小覷。
英格蘭地區剛被索倫帝國占領的時候,也是遍地游擊隊,但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英倫三島的游擊隊就徹底消失了。
在政府的強大力量前,游擊隊根本不算什么,治安戰雖然難打,但不代表打不了。
那些滅不了的游擊隊無外乎是受到了外國勢力的大力援助。
不然的話,游擊隊自己造不了槍炮,早晚會彈盡糧絕,拿什么跟源源不斷的政府軍對拼?
如果游擊隊有能力拿政府軍當運輸大隊長,那就不是游擊隊而是軍閥了!
說白了,游擊隊想要生存下去,必然需要外部勢力的輸血,不然再多的熱血也會敗在槍彈之下。
協約國正與沙皇俄國對戰,全世界根本沒有國家有資格給英倫三島的游擊隊輸血,索倫帝國已經是世界性強國,可不是好惹的!
所以,英倫三島的游擊隊僅僅鬧騰了一年多時間,就在三光政策的圍殺下煙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