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特效就是及其易溶于原油中,而且一旦溶于石油,就會使得原油分子膨脹。
使得原油粘度下降,流動性增強,在重力作用下,就可以通過毛細管滲析原理,從泥沙當中滲析出來。
這樣一來,如果這種技術能夠得到大面積推廣,那將使得我們的頁巖油開采成本大幅度下降。
要知道目前我國的頁巖油開采上來之后,可并不能像人家米國的頁巖油那樣,直接裝捅運輸,送去提煉的。
我們這個頁巖油,還要經過一個擠壓,稀釋析出的過程。
因為你開采出來的是油泥,這種便便一樣的混合物,是不可能直接送到化工廠提煉的。
而這個擠壓析出的過程,一般就在井口附近來進行。
這個過程的原理,就好像是甘蔗榨汁。
而榨完汁的油泥廢棄物,其實危害度還是很高的,因為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嚴重危害自然環境的。
負責的公司,會找專門的處理隊,把這些廢棄物拉走,到專門的地方填埋。
而人家米國那邊,則已經可以做到,直接用其他制劑稀釋,然后在重新填埋注入到地下了。
并且還能把污染降到最低……
但我們這邊,顯然是做不到。
而肖鋒這邊,也能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他們還是利用二氧化碳為原料,制成一種制劑。
當這種制劑,和那些油泥廢棄物結合到一起之后,還可以支撐一塊塊特殊的煤磚。
然后可以把這些煤磚,送去給工廠焚燒。
當然僅限于裝了了CFB鍋爐的工廠,這種煤磚會是一種非常好的燃料。
畢竟即便在是榨干,那些油泥里面也富含大量的烴類化合物,都是非常易燃的物質。
而加入二氧化碳制程的特殊制劑之后,還可以在燃燒過程中,讓有害重金屬自然析出。
而這些可就是獨門科技了。
所以在別人眼里看來,沒什么卵用的二氧化碳,到了肖鋒他們這邊,就能變廢為寶。
而有了這樣的技術,那就讓那些大型的二氧化碳氣藏,變得又開發價值了。
要知道海拉爾盆地下面的二氧化碳氣藏,可是每年都在增加的。
其主要原理,就是來源于地下的巖漿,不斷從地幔斷裂帶中向上漫涌而出。
而再向上的過程中,又不斷冷卻變成花崗巖。
而巖漿伴生的氣體,就會被不斷凝固的巖漿困住,牢牢所在花崗巖層當中。
這種原理,就好像是那種氣泡玻璃的制造原理一樣。
在吹玻璃的時候,故意讓二氧化硅鎖住那些氣泡,最后就變成了漂亮的氣泡玻璃。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氣泡離的氣體抽出來加以利用。
而且這些不同的氣泡里面所含的氣藏成分也是不同的。
之前所說的,也只是最初的平均數值。
因為這樣的氣泡實在太多了,當初勘探隊,也只是大概粗略的篩選了一遍,進行勘探。
當時是選了四個區域進行了試探性打井,一共也就打了二三十口井,進行的抽查。
然后估算出的平均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