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如此,估算出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是高低不同的。
基本最高含量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二,最低則只有百分之六十。
而含量第二高的氣體,就是甲烷,第三高的是乙烷,這兩種氣體的含量,最高可以到百分之四十,最低到百分之八。
而這兩種伴生氣體,都屬于烴類氣體,這就很有經濟價值了。
尤其是在做制冷劑方面。
而且即便不用于工業用途,這兩種氣體也可以用作燃料。
雖然熱值是低了些,但也是污染極低的清潔能源。
以前我們所使用的煤氣,其實主要含量就是甲烷,和乙烷。
而且有的氣泡里面,所含的氦氣和氮氣值就會很高了。
最高的甚至能夠超過百分之一,這樣就具備了非常高的工業價值。
要知道可不光是氦氣的價格非常高,氮氣也一樣非常貴的。
至于主要出產的二氧化碳,在肖鋒看來,出了可以作為頁巖油開采的置換劑,和油泥渣的助燃劑之外。
這種物質,還可以做成氣體肥料!
沒錯,克隆專家給出的意見,就是可以做成氣體肥料。
混合一定比例的氮氣,以及其他化學元素之后,可以做成氣體肥料。
這個概念,以前肖鋒可根本就沒聽過,什么氮磷鉀之類的花費,他倒是知道。
可是氣體肥料?這是什么玩意?
克隆專家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其實就是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經常會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可大家卻從來不知道,還要給植物進行專門的二氧化碳灌溉?
事實上,這個發現也是最近國外科學家才發現的。
主要就是來源于扣暖棚。
在國外有很多國家,都在搞現代化農業,比如以色列和日本。
而他們的專家就發現,在暖棚中種出來的蔬菜口味非常不咋地,而且最初長得還都非常小。
后來經過研究他們發現,這些暖棚里的蔬菜之所以口味不好,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味道。
就是因為他們在光合作用期間,光合作用進行的不完善。
要知道光合作用的主要過程,其實就是植物通過葉面吸收空氣里的二氧化碳,然后和葉綠色結合,最后把二氧化碳變成糖分,或者是其他植物特有的含碳礦物質。
而現代的暖棚里,如果是H國那種土大棚,是有土栽培的,那還好。
因為農作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土層里微生物的活動,以及有機物的分解,都會釋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可是以色列和日本人搞得大棚種植,基本都是無土栽培。
而無土栽培就是說給植物根系浸泡在營養液里,下面根本沒有土。
這樣也就沒有土壤層釋放二氧化碳出來了。
這樣一來,在白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暖棚里的二氧化碳就會不足。
最后就導致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不足,所以口感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