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當然最近幾年來,國內的汽車產業,在經過了最初的陣痛期之后,已經開始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而這里面很大一部分功勞,則完全是來源于那些新入局的互聯網造車企業。
最初的時候大家對于這些車企的看法就是,這些家伙,就特么是玩票性質的。
他們懂個卵的汽車,進入這個圈子里,完全就是為了撈錢來的。
他們的路子,就是把當年某大忽悠,沒有走完的PPT造車路線給走完而已。
充其量,也就是把車子造出來,但是賣,是肯定賣不出去的。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車,至于他們所謂的電動車,呵呵,那更是扯淡。
還有他們的車居然定價都在三十萬以上,就這價格,他們要是能賣出去,那才有鬼。
能買他們車的消費者,那絕對都是腦子有坑……
可實際上呢!
你認為這些互聯網造車企業不懂車,實際上他們卻很懂車!
而且只要你去看看,他們背后投資的那些企業,你就能知道,有多少資本是看好他們的。
而這絕對不是PPT造車,能夠做得到的。
畢竟所有的資本都不是傻瓜,哪怕是當年的某大忽悠,其實他的事情,也是有著很多小故事和不可說的。
他的企業,根本就不是PPT造車那么簡單的。
算了,不說了,說多了,大家都懂得。
就說后來這些新興的互聯網造車企業,其實他們不但懂車,甚至他們比那些傳統造車企業還要懂車。
為什么這么說?
說他們懂車,那就要看看他們的創始人了。
你比如理想的創始人,以前就是最早一批做汽車網站的,對于汽車文化,和汽車的關鍵技術,人家肯定比很多人看的通透。
甚至比那些說汽車就是兩排沙發加四個輪子的老板要懂得多。
還有未來人家最早也同樣是做汽車網站出身的,同樣是對汽車技術非常了解的。
而且他們對咱們國產車的優勢和劣勢,甚至比很多專家還更清楚的多。
而至于在智能車方面,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更是比傳統汽車了解的更多。
正因如此,人家從造車開始,就從咱們汽車的短板入手。
你說傳統車企,在發動機和變速器這一塊,因為歐美日韓的企業,占據了業界制高點。
他們手里掌握的專利技術多,咱們沒法超越。
那咱們就繞過去好了,直接搞電動車,這樣一來就不用被發動機和變速器設計制造,和匹配困擾了。
接下來就是底盤技術薄弱,那咱們就組建團隊去和歐洲的專業團隊學習。
畢竟這方面的技術,歐洲的汽車公司,還不會像發動機和變速器那樣控制封鎖的那么嚴格。
畢竟這些技術,就是一個數據和經驗積累的問題,沒有硬件的護城河。
就算他們不教咱們,咱們如果下決心去學,那也就是多花幾年就能摸清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