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家就從這方面著手,果然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他們這么出手布局,也給國內的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甚至可以說,他們才是進入汽車市場的鯰魚,正是他們的攪動,讓傳統車企開始跟進學習并且改革了。
至于說什么特斯來進入國內之后,成為攪動市場的鯰魚,純粹是特碼的扯淡。
純就是某些天龍人為了給自己吃政策紅利找借口而已。
要說特斯拉進入國內之后的貢獻,那倒也不是沒有。
首先就是他們讓咱們見識到了國外車企,割韭菜是沒有下限的。
這也打破了很多天龍人原本對這家車企的美好幻想。
當然他們這么做的好處,也不能說一點沒有,那就是不斷拉低了國內電動車的售價。
就比如理想和未來,原本高高在上的售價,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即便他們堅持不降價,那么就必須要做到增配,這樣一來得到實惠的自然是咱們消費者。
而另外一點就是,他們的采購企業,可以說是幫咱們整合了產業鏈。
要知道以前國內的電動車產業鏈,可以說是亂七八糟,什么樣的企業都有。
各種中小企業,散亂不堪,里面也很難分出個好壞。
對于很多電動車企而言,這樣就是苦不堪言。
因為你選購每一個配件,都會有好多企業競爭,可最后誰好誰壞,你也很難分辨。
最后如果采購了一批不合格的回來,那可是就會壞了企業的口碑的。
可能有人會說,那你搞個競標啊!
呵呵,這些車企都是新入行的互聯網車企,他們在這個圈子里,哪有那樣的實力和名氣啊!
如果他們搞競標,甚至有很多企業都不回來。
不過特斯拉進入之后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畢竟還是有著雄厚的資本和實力的。
所以他們如果說要采購某些零部件,那肯定會有很多企業去競爭的。
而且人家的采購標準,那可是非常嚴格的。
你企業如果想要在這方面弄虛作假,那很有可能就會被踢出產業鏈。
所以最后能獲得訂單的,自然是有實力的企業。
而這樣也就相當于給國內其他企業,指出了一個明確標的,讓大家少走,甚至不走冤枉路。
至于其他方面的貢獻么,呵呵,那真就是沒什么了。
而國內的其他傳統汽車制造企業,最近幾年的改變,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受了那些互聯網車企的刺激。
你就比如長城汽車,和BYD汽車,可以說就是最近兩年,國內汽車圈里表現最亮眼的兩個車企。
先說長城,在前兩年就開始了個性化戰略。
比如設計出一款車型,然后在命名方面,居然不是廠家內定,而是在網上和廣大車友們互動。
通過車友們海選的方式,還選出幾個車名,然后再讓廣大車友投票。
最后就打造出了大狗,炮,還有歐拉這樣極具個性的新品。
最關鍵是這些品牌,一上市就迅速開始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