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豐田則是所有車企里面的獨一份。
他小到一個螺絲,大到發動機變速器,全都是自己做的。
正因為全都靠自己自產,所以他們的車子匹配度才能做到完美,而且這也是他們的車子品質穩定,不出小毛病的主要原因。
到后來,他們還把自己的變速器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愛信精機專門給其他汽車企業提供AT變速器,當然價格嘛,自然你懂的。
后來斯巴魯和馬自達都成了他的小弟之后,才能享受到他們便宜的變速器。
而本田,和日產,都被硬生生逼的要自己搞研發。
大中國更是被氣的直蹦高呢。
而且他們還把自己的電裝系統也獨立出來,和其他資本一起聯合成立了日本電裝。
這就是為啥豐田一年買的車,和大眾數量差不多,但利潤卻能是大眾好幾倍的主要原因。
而馬斯克也正是受到了豐田的經營思路的影響,從一開做電動車起,就打算走全自主化的道路了。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利潤最大化。
為啥,特斯拉前些年雖然也賣出了幾十萬輛,可卻一直在虧錢?
因為他們把賺來的錢,全都砸到研發上了啊!
你就比如大家都不知道特斯拉車身安全性,其實是非常高的。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因為他們的白車身全都是一體沖壓的。
你就比如一輛車的白車身,這看起來就是最平平無奇的一種產品了。
但凡是一家造車企業,沒有一家不會做的。
而傳統車企的做法,就是把關鍵的零部件沖壓出來,然后在用鉚接和焊接的方式,拼接到一起。
所以一輛車的白車身,林林種種算下來大概需要一千多個零部件,還需要大量的機器人進行焊接。
這個過程就相當的費時費力,即拉高了成本,而且因為焊點多,又大大降低的車身的強度。
而且大量焊接劑的使用,還會大大提升車身的自重。
而馬斯克這家伙,在白車身的研發上,就下了很大的功夫。
就比如他重新設計了一款大型的鑄壓機,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白車身零部件的數量,并且減少焊接技術和機器人的應用。
之所以這么做,首先是為了降低成本。
畢竟減少了焊接的需要,就會減少對焊接機器人的需求,同時也減少對焊接劑的使用,這樣自然是降低了成本。
而另外一方面,因為使用了鑄壓技術,在減少零部件需求的同時,也會降低白車身的自重,這樣一來就會提升電動車的續航。
第三方面就是加強車身的強度,一體鑄壓出來的白車身,自然是要比那些通過零部件拼接焊接出來的白車身強度要高,安全性要好。
所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馬斯克此前就斥巨資,研發了全球最大的壓鑄機:GigaPress!
真是因為有了這臺壓鑄機的出現,特斯拉的MODEL-Y車型的后橋部分,就從原來的70個零件,整合成了2個零件。
而特斯來還用這種技術,壓鑄出了全新的電池倉,這樣算下來,他們造一輛新的特斯拉,光是在白車身上面就比以前,一共能節省370多個零部件。
而節省掉這么多零部件,車身的重量就降低了10%,而有了這百分之十的減重,車身的續航里程,就提高了百分之十四!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
而在嘗到了自主研發的好處之后,馬斯克更是在全自主化方面更是加大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