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升功率越大,就意味著戰斗機在空中的機動性越強。
能夠在空中做出各種緊急規避動作,能夠突然提速突防,這樣就能保證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所以毛熊的AL31就考慮更多的是暴力美學的演繹。
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AL31的推力,以及關鍵時刻的升功率,都要優于鷹醬的F119。
但有個問題就是,人家F119的壽命可以達到3000小時,可是AL31的使用壽命,卻只有900小時。
這茬了可是兩倍還多……
對于地大物博的毛熊來說,如果進入戰時經濟管控的狀態的話,那么造AL31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但對咱們來說,可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啊!
于是咱們就一直在琢磨著怎么搞出適合咱們自己的航發。
在WS-10太行遲遲不能取得突破的情況下。
剛好在烏克蘭那邊出現了轉機,因為信了西方的邪,這個國家可以說是自廢武功。
不光是把原來強大的軍事力量給搞殘了,連帶著很多武器公司也給搞得奄奄一息了。
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安東諾夫設計局。
而這一次,咱們也瞅準了時機,就從烏克蘭那邊請來了差不多兩千多名專家。
也正是這些專家來到咱們這邊安家落戶,才讓咱們從十年前開始,在航發領域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以前琢磨了40年都沒琢磨透的發動機,人家一點,咱們才知道。
哦,原來是有這么多的工藝和工序呢!
還有就是原來這航發上,居然要用這樣的特殊合金呢!
就這樣,咱們總算是搞清楚了航發的設計原理,以及使用什么樣的材料和零部件。
于是WS-15峨眉項目,也就開始立項了。
根據著從毛熊那邊搞來的另外一套發動機技術,以此為平臺,再結合當今最先進的理念,和工藝技術。
咱們開發了WS-15航發。
不過在最開始的時候,項目雖然是立了項,但也是好長時間都沒有成果。
因為雖然知道航發該怎么造了,可咱們還要解決特殊合金材料的問題。
以及相當一部分特殊合金的加工工藝,工序,以及使用什么樣的機床,都要咱們自己進行配套研發。
就這么又過了五年,咱們終于是攢齊了裝備。
然后才開始嘗試性的研發,并且從五年前開始,終于是造出了樣機,然后就是頻繁的風洞實驗。
然后不斷的修正改進,大概三年前左右,終于是可以做到定型量產。
但到了這里,咱們又遇到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精加工,所需要的高精度五軸數控機床這一塊。
咱們一直是出于產能不足的階段,這又導致雖然突破了從0到1,但提速卻又成了難題。
直到前段時間,星火科技的柔性機床的出現,終于是補齊了咱們航發的最后一塊短板。
也正是WS-15的突破,和大量裝備,才促成了這次毛熊來訪的決心。
因為這款WS-15的出現,咱們的航發不但取得了突破,甚至已經能和毛熊現在主流的AL-41F航發,技術水平看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