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忘了,人家祖輩發家,可是靠輪胎起步的。
而且現在全球都在使用的子午線輪胎,那就是人家米其林發明的。
說起子午線輪胎,其實原理也很簡單,其實就是在輪胎內圈編制一層鋼絲,來加強輪胎的強度。
原理聽起來是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出來,那可就非常考驗技術了。
尤其航空輪胎,不但要求低輪阻,負荷大,耐高速,變形大,充氣內壓高,還要耐沖擊,耐高溫,耐升溫,等一系列特點。
這可就非常考驗你對輪胎的制造工藝和水準了!
而在這方面,咱們以前是一直不怎么行!
以前買空客的飛機,就只能順帶著購買米其林的航空輪胎。
后來買波音的飛機,也順帶購買人家撞到固特異的航空輪胎。
至于咱們自己,那是真的造不出來。
這還只是民用領域,人家還不怎么對咱們進行限制。
可是如果到了軍用領域,那就更完犢子了。
要知道戰斗機使用的航空輪胎,對以上所說的性能要求更高。
你就比如戰斗機,要求的起降距離更短,這就要求輪胎的輪阻要更小,要更耐摩擦,耐沖擊,耐高溫,耐升溫。
這還只是地面機場起降的飛機,如果是航母上起降的飛機,那對輪胎的要求就更高,甚至是陸航戰機輪胎要求的一倍以上。
而咱們連民用級別的航空輪胎都造不出來,就更不用提這種軍用級別的航空輪胎了。
所以咱們的航空輪胎,這一塊只能靠進口。
民用的還能引進法國和米國的,而軍用這一塊,那就只能從老大哥那邊進口了。
而且數量還不少,每年都要花個幾十億美元……
而且要進口的可不光是戰斗機的輪胎,還有隨之配備的剎車盤也一樣要從俄羅斯進口。
因為這種剎車盤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對材料的要求卻非常高。
不但要重量輕,還要耐磨,耐高溫。
而這方面,就一直是咱們的短板了。
誰讓咱們在材料科學領域起步的太晚呢!
雖然近些年來,隨著不間斷的投入,咱們在某些領域,比如金屬冶煉方面,已經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但是在一些比較特殊,小眾的領域,咱們就一直還不太行。
雖然在2015年的時候,咱們也曾經對外宣稱過,咱們已經能夠生產出自主品牌的軍用航空輪胎了。
不過很快那條新聞就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了。
而在那之后,咱們還是需要大量從俄羅斯進口航空輪胎的,這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航空輪胎真的不像普通輪胎,要求真的太高了,不是你想造就能造的出來的。
你就比如這航空輪胎,經常要在非常極端的環境下工作。
起飛的時候,飛機滑行的速度瞬間就能提到二百公里每小時甚至更快,而輪胎的溫度幾秒鐘之內就能被加熱到140度。
而升到空中之后,因為氣壓變低溫度迅速下降,很快又要從將近二百度的高溫,迅速降低到零下四十度,甚至更低的溫度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