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國內和國際上的醫療機制,是不一樣的。
在咱們國內,醫生是有事業編制的,而且合同工和正式編的待遇,那可差的遠了去了。
在國內的醫療界,現在就分成三種不同的級別。
第一梯隊,毫無意外,就是陽光醫院的合同編制的醫生。
如果你能入了陽光醫院的編制,那就不得了了。
年薪百萬不是夢,而且這所醫院可不講究什么論資排輩,這里是妥妥的憑實力說話。
只要你水平夠,那你就可以在醫院里成為大拿,和年齡無關。
另外就是這里還有年審制的,如果有水平退步的醫生,那也同樣會被勸退的。
當然不是一次性勸退,而是會先降級,給兩到三次的機會,如果還是考核不合格,才會被勸退的。
而且每年都有考核評級,而評級越高,自然拿到的薪資就越高。
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醫生的水準就又會分叉了。
喜歡在一線的,那自然是可以繼續在臨床做手術。
而如果是覺得精力不夠,已經感覺前賺夠了,已經不想每天24小時值班,不想沒有節假日的熬了,那么自然是可以轉臨床科研,或者是到大學里去任教。
又或者可以專門去當導師,專門帶實習醫生,傳授經驗的。
當然如果你要是能夠成為醫學界的大拿,那也可以像何方舟一樣,成為醫院的合伙人的。
拿干股,每年拿分紅的。
不過這樣牛掰的大拿,現在還不多,不過相信以后,還是會越來越多的。
而第二個級別的,那自然就是全國那些知名三家醫院的事業編制的醫生了。
第三個級別的,就是那些三甲醫院里的合同制醫生了。
至于下面的四級,和五級也不是沒有。
就是那些二甲醫院的事業編,又或者是社區醫生了。
當然最低等級的就是那些在某田系醫院里工作的合同制醫生了,這些所謂的醫生,其實有沒有行醫資格都是一說。
這里就不能再多說了……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等級劃分,才讓濱城醫科大學,成為了國內大學圈里獨一檔的存在。
因為別的學校的畢業生,還真沒多少可以做到,畢業一兩年就年入百萬的。
哪怕是現在最火的軟件編程專業,現在就算入職一些大廠,起步也就是二三十萬起步而已。
而這所大學的畢業醫生,入職醫院,那起步年薪都是三十萬起步。
看似好像和互聯網企業差距不大,但這里面的社會價值區分可就大了。
首先只要你不出錯,那么你在這個行業,就不會面臨35歲要被開革,失業的風險。
因為35歲,剛好是一個醫生風華正茂的時候。
才剛剛達到職業的黃金期,一般這個巔峰期能持續十年左右。
長一點的巔峰期,可以持續十五年。
到了五十歲以后,醫生的體力和精力都會出現一個滑坡,到這個年紀,很多人就選擇該改方向了。
這也是陽光醫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后,給出的明確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