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以前,這個行業內論資排輩的情況非常嚴重。
很多所謂的名醫,都已經七老八十了,其實手術刀都拿不穩了。
可卻靠著自己以前積累的名氣,還有靠著教學等等手段編織出來的關系網,依舊活躍在第一線。
這和國外的那些外殼醫生不一樣。
國外的外科醫生,確實有不少到了五十歲,甚至六十歲還可以活躍在一線。
那主要是因為人家對身體透支的比較少,所以保養的不錯。
國外的醫生,大部分都和正常人一樣,一周上五天班,每天上八小時,然后就下班回家。
可是國內的醫生就不一樣了,哪怕已經到了主任級別,卻依舊每周經常工作五六十個小時。
經常日夜顛倒,別說周末雙休了,什么年假就更不用說了。
這主要和我們的制度有關,因為醫生到了這個級別,都是出于黃金巔峰期,所以大多數醫生,都想趁著這個年紀多賺點錢。
自然就不會輕易錯過任何機會,所以……
自然是對身體透支的非常厲害,一般過了四十五,甚至五十歲,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就已經退化了。
而且一般人有的老年病,他們一樣都不落,什么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很多醫生都有。
而人家國外的醫生,在這方面,就比咱們的醫生強很多。
這主要和人家所處的就業環境,和職業習慣有關。
而如果外國的醫生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一般人都會選擇退休,要么就是選擇退到二線。
轉向醫療科研方面了,比如開始研究心得療法之類的了。
可是我們有很多所謂的專家卻偏不,就死抱著一線的位置不松手。
為啥!
簡單,這里面的利益關系實在是太嚴重了啊!
只要你在一線,只要你名氣夠大,那么很多藥廠就會找你。
還有在科室里的采購,你都能說得上話,還有很多飛刀可以做。
可實際上他們的手術效果,并不見得會很好,甚至并不見得會比年輕醫生水平更好。
而這些老幫菜長期把持一線的重要位置,還會造成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
就是整個業界,論資排輩的情況尤其嚴重,對新生事物和技術的接受都非常慢。
然后就是嚴重影響新一代年輕醫生上位,而年輕醫生們終于熬上位之后,都已經三十多快四十了。
自然又要進入這樣的惡性循環,畢竟他們也要趁著這黃金十年,把他們之前的虧欠撈回來啊!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每年我國有大量的學醫的年輕人畢業,可最后能真正在行業里留下來的卻還不到四分之一。
甚至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醫生,卻根本都得不到真正的機會……
而陽光醫院的評級制度,就直接摧毀了這種惡性循環。
老一輩的只要你技術水平夠,我們就讓你賺到足夠多的錢,但你要知足。
到了年齡,你趕緊讓位,別霸著位置不停的撈,畢竟世界需要新陳代謝,年輕人需要機會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