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再次告訴了咱們,兩條腿外加鐵腳板是絕對跑不過四個輪子的。
那時候的鷹醬大兵可是坐著吉普車參戰的,雖然也有一定的地面接觸時機,也有地面行進作戰的過程。
不過掌握著強大的機械化運輸優勢,和后勤補給優勢的情況下,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對中東小霸王的軍隊,形成碾壓姿態,很輕松就能在地面擊潰對手。
那時候的鷹醬,算是徹底給咱們上了一課,告訴了咱們現代化戰爭的模式已經徹底變了。
空地一體化,三維立體打擊模式,可不是說說笑的。
不過那時候咱們還并沒有摒棄以前從老大哥那里學來的迂回穿插,大部隊決戰的作戰思路。
畢竟那可是咱們堅持了幾十年的傳統。
可接下來就是老大哥后來進行的一次戰爭,也告訴了咱們,他們原來堅持的那一套作戰思路,也已經不太靈光了。
那場戰爭就是車臣戰爭!
這次戰爭咱們首先學到的就是,在以后大規模的野戰,那幾乎就不存在了。
除非實在特定的作戰環境之下,否則的話,大多數軍隊不不會在野外對決了。
因為在有遠程導彈,和衛星天眼的模式下,誰還想在野外決戰,那簡直就是廁所里點燈……
而第二點就是,現代的巷戰,將會比以前的野戰更加殘酷。
當年的老大哥在格羅茲尼可是吃了大虧。
他們最開始采用的就是古老的二戰時期的軍團作戰模式、。
BMP戰車,加上坦克,然后步兵在地面跟隨掩護,進入城市的作戰模式。
結果是被叛軍打的滿頭包,損失慘重。
笨重的坦克,和BMP裝甲車,在城市里,就成了各種反坦克武器的沙包。
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人家往往是幾百塊的一枚火箭彈,就能終結你一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
坦克,和裝甲車的笨重,在這樣的巷戰里,是一覽無余。
第一次格羅茲尼戰爭,以毛軍損失摻重,而草草告終。
直到第二次車臣站長,鐵人掌權之后,重新設計了一套現代化作戰模式,才徹底扭轉了局面。
先是空中壓制,然后是小股步兵,配合裝甲車的作戰模式,大獲成功。
也是讓我軍刷了不少經驗。
在之后,就是鷹軍在阿富汗,還有中東的一系列用兵。
就更加堅定了我軍現代化作戰模式的思路改革。
只可惜,那段時間,咱們的實力有限,就算想給全軍更換裝備,可想要像鷹醬那樣裝備大量的吉普車,咱們也裝備不起啊!
雖然咱們也仿制了大量鷹醬的悍馬車,咱們的叫猛士,可這些車也只裝備了少量的精銳部隊。
并沒有大面積的全軍換裝,一來是經濟壓力會很大。
二來也是咱們真的裝備不起。
雖然現在咱們國內的制造能力,那是數一數二,可真要說讓全軍都裝備上鷹醬那么多的越野吉普車,采用鷹醬那樣的作戰模式。
咱們真的學不起!
為啥?很簡單,因為咱們沒有那么多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