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到最近兩年電動車開始在國內全面推廣之后,人們才發現IGBT芯片,更是成了電動車最為重要的基礎技術之一。
因為這種芯片其實就是逆變器工作模組,主要是將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
并且在電車充電的時候,能夠起到關鍵作用,而且電動車上任何需要用電驅動的零部件,都要配備一顆IGBT芯片。
就看今年上半年,光是因為味之素的堆積膜產能不足,就導致了日本三菱,東芝的IGBT芯片產能不足。
進而導致全球大量汽車減產,這還是燃油車為主的時代。
如果進入全動車時代,IGBT芯片那就更是不可或缺的元器件。
有人做過統計,目前主流的電動車上使用的IGBT模組,就高達120多組。
由此可見IGBT芯片的重要性。
而BYD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發電動車的企業,又怎能不知道IGBT芯片的重要性。
所以早在07年開始,他們就已經開始布局這個產業了。
只不過那時候,BYD自己的發展規劃也并不明確,而且哪個時候,賺錢的門路太多。
BYD自己也不定性,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今天看手機電池好做,就做手機電池。
明天看燃油車賣得不錯,我也跟著買燃油車。
至于電動車,雖然一直有在堅持,但那時候意志也不是那么堅定。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BYD,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
所以在IGBT上面的投入也并不多。
知道2016年,國家開始大面積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BYD才開始重視電動車的研發。
然后就又把原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IGBT芯片給撿了起來。
花了幾年時間,終于是把這種芯片給升級到了第四代產品。
雖然不敢說是頂尖產品,但也基本不弱于英飛凌,三菱的產品了。
而且他們也和豐田一樣,成為了全球第二家可以自研IGBT芯片的廠家。
只不過他們的產品僅供自己使用,所以產能也不高,也就是每月5萬片而已。
不過當時間來到今年上半年,國內的電動車產業來了個一個井噴式的大爆發。
外加外國的IGBT芯片大量斷供,這讓王總是越發重視這IGBT芯片的研發。
因為隨著我國電動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今后需要的IGBT芯片肯定是越來越多。
所以上半年王總就把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IGBT芯片的研發上面。
不光是招了大量的人手來開發IGBT芯片,他甚至還專門組織科研人員,來攻關IGBT芯片的上游,專用硅片的研發。
而且在上半年就已經取得了突破。
而且IGBT芯片是28納米制程的,剛好也不在米國的制裁范圍之內。
所以上半年BYD是把大半的精力,都用在了IGBT芯片的布局上面。
一方面是加大對深入研發的投入,爭取早日做出更先進的產品。
另外一方面,則是在擴產能。
因為王總也發現了另外一條致富的新路。
到時候就算不去做電動車,可是光是買IGBT芯片,都夠BYD賺得盆滿缽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