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肖鋒知道這王總是個務實的老總,和那些虛頭巴腦,動不動就R-U-OK的老總可不一樣。
所以直接就開門見山了。
其實王總最近也挺忙的,因為國外的一系列制裁等緣故,最近一段時間,BYD一直在調整戰略方向。
此前BYD就是一門心思造車,而且還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大巴車。
可最近兩年,隨著電動車市場的興起,他們才又把視線轉移回到了小型家用電動車上面。
前幾年他們集中精力,一舉攻克了DMI技術,在今年拿出來之后果然是大放異彩。
甚至豐田都公開說了,今后會和他們合作,讓他們代工生產電車。
可以說BYD今年在市場上的表現是格外搶眼。
可老王卻并沒有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和國內其他車企,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不同。
老王這位老總,出發的角度,始終是非常冷靜,和客觀的。
雖然我們現在在電動車,和混動車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實際上我們在電車領域,卻并不能說已經打通了上下游所有的產業鏈。
就比如在車控芯片領域,我們就一直被國外牢牢的卡著脖子。
前幾個月,日本方面因為疫情的緣故,導致味之素公司減產,堆積膜產能不足。
導致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尤其是汽車芯片的供應,更是格外緊張。
這就讓老王感受到了嚴重的危機感。
最近一年多來,電動汽車領域已經成了滾燙的風口。
國內無數企業,都拎著現金準備殺入這片藍海呢。
可他們卻不知道這個領域里水到底有多深。
一臺電動車,真的不是像手機那樣,從高通采購芯片,從三桑采購觸控屏,從德州儀器采購射頻芯片,自己在山寨一下谷歌的安卓系統,就可以制造出來的。
一臺電車上上下下,一共需要上萬個零部件,而這些零部件,你就算有再強的整合能力,也不可能全都輕松的談下來的。
老王和那些喜歡靠整合資源投機取巧的創業者不一樣,他更喜歡靠實力說話。
如果有哪項技術被卡脖子了,那他就打算帶隊攻關某項技術。
此前因為IGBT這一塊,咱們被卡了脖子,老王就一直在攻關這一塊的技術。
其實IGBT這一塊,BYD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有自己的產品了。
可他們的IGBT芯片,距離國際頂尖公司的產品,還有這相當的差距。
比如英飛凌,西門子,三菱,電裝,富士康,東芝的IGBT芯片,就比BYD的IGBT芯片,至少領先了兩代。
那時候BYD的IGBT芯片,只能說可以湊合用。
而最近兩年,通過不斷的技術突破提升,BYD的IGBT芯片,終于是追趕上來了。
已經可以做到和世界同等級對手齊平的地步了……
以前IGBT芯片在燃油車上,基本要用差不多28顆左右,那時候咱們主要都是靠進口。
而且主要進口的都是日本三菱的IGBT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