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這就是由碳基芯片的性質,所決定的。
而春城光機所的這一重大突破,可以說是讓我國在硅基芯片和碳基芯片領域,都足足向前邁進了一代。
尤其是碳基芯片領域,這一塊更是顯得格外重要。
因為目前雖然我國,掌握了碳納米管芯片的生產和制造技術。
可說實話,目前碳納米管芯片的生產,我們依然是處于不斷在摸索,和完善生產工藝的地步。
畢竟這是一款全新的產品,而且雖然你生產出了這種芯片,可如果你組裝成一整臺的機器。
那么機器里的其他零部件,是不是也要調整,否則的話,如果直接和硅基芯片硬鏈接。
是否會產生硬件之間的沖突,或者說會造成效率的浪費。
所以這些都是在摸索階段。
而且有了這種芯片,你可不光是能用來生產手機。
還有桌面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平板,甚至是服務器,超級電腦等等多種大型電子設備都需要使用這種芯片呢。
所以現在我們的碳納米管芯片目前只停留在生產28納米制程的階段。
因為畢竟這種芯片也是剛剛誕生,哪怕有星火科技這家黑科技公司在背后做技術支持。
可他們也不敢一次性把全套生產設備,和成熟的生產工藝都拿出來。
畢竟生產這種芯片,需要很多全新的生產設備,這些可都是需要咱們自己來設計制造的。
還有很多配套的硬件,也需要從新設計生產設備,和研發生產工藝,這些可就都落在星火科技的頭上了。
所以這段時間,咱們基本就是一邊生產,一邊改進,然后一邊替換。
所以最近碳納米管芯片的生產制造,可以說一直是出于爬坡階段。
良品率一直在爬升,已經從原來的百分之三十,爬升到了百分之六十。
這說明還有很多潛力可挖,按照正常的規律,最起碼也要爬升到百分之九十或者九十五。
那才能說明工藝成熟。
為什么咱們要在一個28納米制程的碳納米管芯片技術方面死磕!
那是因為一理通百里通的原理。
只要咱們把28納米制程碳納米管芯片的生產制造工藝吃透了,那今后在升級的時候。
比如生產14納米,或者7納米,5納米的碳納米管芯片的時候,咱們就可以有跡可循。
按照規律來辦事,就是事半功倍了。
這就相當于一個開荒的過程,而且這也是一個指定規則和流程的機會。
今后一旦把碳納米管芯片生產制造技術,推廣到世界了,那咱們就是規則制定者。
所以這規則一定要完善,一定要不留任何漏洞,可以供那些外國人鉆。
所以咱們才沒有著急……
而且這碳納米管芯片,雖然產能一直在爬坡,但在市場上卻依舊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
性能這么優秀的芯片,市場上的需求實在是太大了。
首先是滿足星火科技自用,和兄弟單位,比如第九實驗室,還有名廚集團的實驗室這樣的科研單位自用。
畢竟他們公司的電腦,服務器啥的,肯定是不能再用米國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