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這讓德國人感覺很是崩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兔國人到底怎么做到的?
要知道西門子的工控軟件之所以那么強,那是因為他們把此前德國數代工程師的經驗總結之后。
凝聚在這套工控軟件上,然后在經過后來無數人使用機床,反饋BUG,然后他們在不斷的進行改進。
最后千錘百煉,才提煉出來的精華。
可這方面卻一直是兔國的短板,可他們的機床現在卻可以做到和西門子系統一樣的順滑,那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要說起機床加工一個工件,這里工控軟件的重要性就不用提了。
比如一個四方鐵錠,放到夾具上,然后你要用五軸數控機床,來把這鐵坨坨加工成一個圓形的汽車輪轂。
那么首先就是要在軟件上設計出輪轂的大小,尺寸,然后就是輪轂邊的花紋形狀。
然后就是各種參數,比如輪圈壁要多厚,直徑多長,花紋中間的鏤空什么形狀,間距多少等等。
然后就開始加工車削了,這個過程中,要使用什么刀具。
溫度達到多少的時候,噴射切削液,從哪個角度噴射,不會影響精度。
然后比如你刀子從鐵坨坨上削下來一寸的鐵屑,那么這個時候你的夾具要適當的向哪個角度托舉鐵坨坨。
以保證刀具的進給精度,這個配合的過程,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差距。
否則的話,可能就會毀壞刀具,或者中斷加工。
而一旦加工中斷,后面可是要重新測量對刀,都很麻煩的,嚴重影響生產效率的。
而這樣的加工過程,如果使用德國機床,西門子的軟件。
那可能一臺機床,一天就能生產一百個輪轂。
可是如果使用光洋的機床,可能一天也就能生產七十五個。
而且德國機床生產的一百個產品里,合格率能達到九十八個,最低也是九十五個。
可使用光洋的機床,生產七十五個輪轂,最后合格的卻只有六十五個。
這樣一來,你和人家的差距自然就顯示出來了。
如果是軍工企業,因為不計成本,而且多搞幾臺機床,自然就可以把生產效率的差距給補上來了。
可是對于民用級別的企業,那就不一樣了。
民營企業首先考慮的就是控制成本,你的機床生產效率比人家低,良品率同樣比人家低。
這樣一來,如果國外機床在壓一壓價格,只比你光洋的機床價格貴那么一丟丟。
那你光洋的機床自然就賣不出去,用的人少,反饋的信息就少,企業改良BUG的機會也少。
那么改進,更新的速度自然就跟不上來,這樣一來,長此以往,自然就和國外企業拉開了技術差距。
德國人自然知道,兔國的機床和德國的機床差距在哪里。
可是這次他們在某廠里看到的光陽機床的表現可是把他們給驚訝道了。
說道生產效率,人家光洋的機床不但不比他們的差,甚至還別他們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
沒錯,直接比他們的機床提升了四分之一的效率啊!
就說發動機缸體和軸承這一塊,這種對鏡面光潔度要求非常高的零部件。
以前可以說一直是德國格林珩磨機床的拿手好戲。